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黨建引領筑夢前行全面促進賦能發展機械化公司桑龍項目黨支部
機械化公司桑龍項目是張南國家高速和湖南省“六縱七橫”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線全長約61.208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橋隧占比77.7%,總投資估算約22.19億元。針對項目施工綜合性強、征拆數量多、安全風險高、技術難度大等特點,項目黨支部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推動項目全面發展。
一燈塔指引:黨建引領思想航向
項目黨支部認真執行“第一議題”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通過定期組織黨員學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黨員隊伍政治素養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將廉潔視為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通過定期組織廉潔教育學習會,邀請有關專家進行授課,深入學習中央八項規定、黨的紀律處分條例、廉潔自律準則等規章制度,強化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通過懸掛廉潔標語、播放廉潔教育視頻等形式,讓廉潔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廉潔承諾制度,黨員干部公開承諾嚴格遵守廉潔紀律,自覺接受監督,營造了風清氣正的項目環境。
二火箭啟航:黨建激發創新動能
中鐵五局承建的首座斜拉橋——帥鄉特大橋,因其復雜的橋梁結構、彎曲的線性控制以及跨越娃娃魚保護區的環境特殊性,施工安全、質量、環保要求高,技術難度大,項目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項目黨支部成立之初,便凝聚團隊智慧,迅速成立了以項目經理鐘開建、項目總工程師肖云華為核心的肖云華創新工作室,組建了包含2名管理人員和8名技術人員的骨干團隊。創新工作室秉承匠心精神,充分利用BIM技術、機械指揮官、無人機測繪等新技術,致力于研究項目斜拉橋施工、連續剛構施工、高填深挖路基施工、灰巖地區隧道溶洞處置施工等關鍵技術。通過三維參數化建模,不僅為現場施工圖的審查和工程量的統計提供了有力支持,還極大地優化了施工場地的布置和橋梁的施工工藝,施工過程更加直觀、高效。同時,創新工作室結合公司下達的科技創優指標,深挖創效題材,全過程跟進解決項目重難點問題,優化設計方案,設立科研課題,目前項目已申報8項工法、11項專利,4項科研課題,并發表多個專業論文,部分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
憑借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帥鄉特大橋成果顯著,其中“帥鄉特大橋BIM技術應用”作品在貴州省第五屆建筑信息模型(BIM)大賽中榮獲施工組“一等獎”,斜拉橋防火、損傷識別、監測等新式設備方法評定為發明專利,“塔梁同步”施工技術研究評定為省級省級工法。
三盾牌矗立:黨建守護安全防線
項目黨支部堅持把牢黨管安全“方向盤”,一是定期組織安全質量教育培訓,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宣傳咨詢日”和安全宣傳“五進”等活動,強化全員安全意識;二是建立健全安全質量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的安全質量職責,確保責任到人、落實到位;三是設置群安員和青安崗,定期開展現場巡查和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整改和復查,形成閉環管理;四是通過定期召開安全質量聯席會議、開展聯合檢查等方式,加強與地方相關單位的溝通聯系,構建共治共享格局,推動項目安全質量管控水平不斷提升;五是創新安全質量管理方法,利用BIM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先進手段,對帥鄉特大橋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質量風險進行精細化管理和控制。通過模擬施工場景、預測潛在風險、優化施工方案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和質量問題的發生率。
項目先后獲得中國中鐵2022-2023年度“安全生產優秀集體”、2023年度“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中鐵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度“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中國建筑業協會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大賽三等獎、2024年“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工地學習交流項目”等榮譽,樹立了項目良好的外部形象。
四算盤細撥:黨建優化成本管控
項目黨支部大力弘揚“盈利光榮、虧損可恥”和“人才至上、績效為王”的理念,通過集中學習、“三會一課”、管理研討會等形式,確保“人人抓收入、人人管成本”的理念入腦入心。同時,積極開展“勇當先鋒、勇爭一流、勇創效益”黨建主題實踐活動并融入項目管理全過程,設立黨員創效責任區和黨員創效先鋒崗,開展員工建言獻策活動,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62條。
項目高度重視大商務管理,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逐步完善體系、制度、機構及人員配置,統籌推進項目創效工作。一是牢固樹立“方案決定成本”的理念,認真開展項目施組方案策劃,通過經濟比選、評審,確保每個方案既安全又先進,更經濟。二是針對PPP項目的特點,充分利用施工準備期和紅線用地手續批復的時機,精準策劃,提前貫通李家坡大橋右幅和金家坡3號隧道,減少了洞碴運距和臨建、工裝投入,節約了成本500余萬元。三是提前與設計單位溝通,調整隧道棄渣場位置,為項目后期利用隧道棄土場建設碎石加工場提供便利,不僅減少了碎石加工臨時用地面積約80畝,更節省了臨時用地投入約560萬元;四是巧妙利用路基紅線用地建設便道、梁場及路面拌合站,有效節約了征地及復墾費用1200余萬元。在后期路面臨建施工過程中,項目也始終堅持“策劃回頭看”,自查方案落實情況,分析偏差原,確保成本始終可控。
隨著項目路面全線貫通,為這條貫穿張家界桑植縣與湘西龍山縣的重要通道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END文章版權供稿來源:桑龍項目、黨委工作部
供稿作者:鄒瑾、楊蝶欣
圖文編輯:阮佳穎校對審核:曾繽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