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團《長安的荔枝》 中,交通線路是鮮荔枝從嶺南成功送達長安的關鍵因素。而在“荔枝之鄉”廣東省惠州市鎮隆鎮,一場因交通運輸道路嚴重受損而引起的現實版《長安的荔枝》正在上演:
從減產60%到增產70%,
鎮隆荔枝的逆襲之路,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基建密碼?
“綠美鎮隆,夏來荔紅。荔枝是我們設計并建設鎮隆百千萬項目的重要精神脈絡。”四公司惠州惠陽項目群項目負責人張云強表示。為迅速打通鎮隆鎮的“荔枝道”,項目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勘察,一家一戶地調研農戶需求,并咨詢專業建議,為鎮隆量身定制了
“打通荔枝運輸難點-提升鎮隆整體形象-強化荔枝產業幫扶”
的綜合解決方案。鞏固前后的安全邊坡河道治理 “運輸,是我們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張云強說。去年,持續數月的暴雨引發路面水土流失,鎮隆鎮多條通往荔枝園的主干道出現邊坡坍塌,導致道路堵塞的情況,運輸車輛稍不注意就會被連帶翻車。去年,鎮隆鎮荔枝減產60%,銷售額僅有上一年的4成。
尤其荔枝采摘季多陣雨,原本就狹窄的土路承載力驟降,從果園到主路短短3公里,貨車往往要折騰1個多小時,不少熟透的荔枝在顛簸中磕碰變質。更棘手的是,
距離6月中旬的荔枝集中采摘期只剩不到兩個月,
項目團隊必須在雨季完成道路修復和邊坡加固,工期緊、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極大。
“保水土固根基,是確保荔枝正常運輸的重要前提,首先就是進行邊坡綜合治理。”項目黨支部書記兼總工程師楊小川介紹說。項目團隊通過科學勘察,精準識別風險,采用抗滑樁、錨桿框架梁、生態植被恢復等綜合技術手段,對邊坡進行加固防護。
5月底,隨著最后一根抗滑樁澆筑完成,38根抗滑樁、1500平方米錨桿框架梁已全部完工。經第三方檢測,邊坡穩定性系數從治理前的
1.0提升至1.3以上,周邊300畝荔枝園土壤保水率
提高20%,以往雨后“運輸一次抖三抖”的場景徹底消失。
街區風貌提升工程形象圖
“路暢通了,沿途的‘風景’自然也不能遜色。”張云強深知,精心塑造城鎮整體形象,是提升荔枝品牌價值的關鍵舉措。于是,項目團隊緊扣鎮隆鎮“低碳智造·綠美荔鄉”的核心文化理念,用
“荔枝紅” 作為街區風貌提升工程的主色調,街立面點綴荔枝葉輪廓線條裝飾,讓街道視覺上充滿“荔鄉”特色。紅褐色的騎樓立面上,荔枝葉輪廓的米白色線條順著墻檐舒展,窗臺上的仿真荔枝掛件在陽光下泛著光澤,街角的花壇里,三角梅簇擁著“鎮隆荔枝”的石刻標識,路過的村民笑著說:“不用看路牌,這滿眼的荔枝味兒就知道到家了。”
鎮隆圩鎮荔枝直播及客廳展示區
不僅如此,項目團隊還在鎮隆鎮市民廣
場附近精心打造了456平方米的
荔枝主題城市客廳 。走進城市客廳,荔枝文化展示區、直播帶貨專區和臨時存儲區映入眼簾,廳內裝飾融入當地優質荔枝的介紹及鎮隆文化說明。這些精心的設計,為農戶提供了荔枝產品展示與線上銷售的固定場所,他們把糯米糍、桂味擺在展示區,
直播專區的主播舉著手機穿梭其間:“家人們來顆鎮隆荔枝,肉厚味甜一口爆汁!”
臨時存儲區的冷柜里,剛摘下的荔枝裹著水珠,工作人員正忙著登記發貨,李大姐擦著汗笑著說:“往年荔枝沒地方儲存,今年在這兒又涼快又方便。”
荔枝大豐收 “今年多虧了你們,幫我摘得快、賣得好,娃兒們在外頭也放心啦!”兒女外出務工的果農陳伯笑著對中交藍馬甲志愿者說。6月至7月中旬是鎮隆荔枝采摘季,項目團隊了解到部分荔枝園存在管護人力短缺的問題,他們主動請纓,負責一片荔枝園從養護到銷售的全流程管護,緩解農戶人手不足的困境。尤其針對部分老人體力不支及子女外出務工等情況,他們深入田間幫扶,有效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紅寶石”滿樹今年7月,鎮隆鎮的荔枝喜獲豐收,一顆顆紅潤飽滿的“紅寶石”綴滿枝椏,
鎮隆鎮荔枝預計產量將突破2萬噸,相比往年增產約70%。
夜幕降臨,荔枝主題城市客廳依舊燈火通明,運送荔枝的大貨車在邊坡穩固的主干道上往來穿梭,忙著加班搶運。勞累了一天的志愿者們打開手機,荔枝爆賣的喜訊和誘人的荔枝照片正刷屏朋友圈,有人笑著留言:“明天的荔枝,定會賣得更火!”
策 劃 | 黨委宣傳部、四公司
供 稿 | 陸琦達
責 編 | 尹沁宇
審 核 | 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