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這個擂臺
打得好!第5期讀書分享會引 言親愛的書友們: 當前,企業轉型升級處于關鍵時期,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面對這些挑戰,中鐵十二局三公司“行走的三益書屋”深入基層項目部,以《論持久戰》為指導,探討應對策略。雄忻高鐵項目作為鐵路建設的重要部分,正是一線實踐的縮影。
本期讀書會結合《論持久戰》的“持久戰”思想,認識到企業轉型不是短期波動,而是發展模式深刻轉變的長期過程。企業必須摒棄速勝幻想,樹立持久戰思維,苦練內功、積蓄能量,為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根基。
論述環節 各展風采
來自雄忻高鐵一分部、二分部、梁場、架梁一隊的4支代表隊,圍繞以下4個論題展開論述:
①如何立足崗位,適應行業變化?
②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推動降本增效?
③如何應對行業挑戰,展望未來發展?
④如何提高自身素質,避免被時代淘汰?
1一分部代表隊論點:如何應對行業挑戰,展望未來發展?
務必保持戰略定力:清醒認識困難的長期性、復雜性,避免盲目樂觀和急躁冒進;同時堅定發展信心,國家鐵路網規劃錨定20萬公里目標、“交通強國”戰略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與城市更新方興未艾,行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變的只是發展邏輯。
關鍵在于主動作為:“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將“保存自己,積蓄力量”落到實處,通過聚焦核心優勢、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鍛造人才、保障資金安全,在挑戰中強筋健骨。
展望戰略反攻階段:要依托鐵路工程的核心優勢,拓展多元領域,擁抱綠色數字革命,從優秀的“鐵路工程建造商”蛻變為卓越的“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
2二分部代表隊論點:借鑒《論持久戰》中“發動群眾”思想,提升綜合競爭力
通過借鑒《論持久戰》中 “發動群眾” 的戰略智慧,企業可構建 “全員賦能” 成長體系,實現員工成長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不僅能鍛造出一支專業過硬、富有戰斗力的管理團隊,更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學習:以團隊學習為抓手,構建全員參與的學習機制,包括建立多樣化的團隊學習平臺、開展針對性的團隊培訓活動、構建知識共享與傳承機制;激發自我提升動力,培養員工主動學習意識,包括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制定個性化的自我提升計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團隊學習與自我提升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高鐵施工領域的當下,BIM 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已成為提升施工效能的核心驅動力。企業需構建系統化的智能技術培訓體系,通過理論教學、模擬實操與項目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賦能員工深度掌握前沿技術,實現智能化設備與軟件的高效應用,推動施工效率與質量的雙重躍升。
3梁場代表隊論點:如何通過精細化管控推動降本增效
從本質上看,施工管理的精細化核心為降本增效,正是《論持久戰》“全局守穩、局部突破” 思想的實踐 。
戰略防御以體系化規避 “系統性浪費”,戰術進攻以顆粒化挖掘 “局部潛力”,兩者通過數據聯動形成持續優化的閉環。當每一個工序都實現 “成本有底線、效率有空間”,那么降本增效便從 “目標” 轉化為 “常態”。
《論持久戰》中指出:“動員全國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就造成了可以彌補武器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企業也是如此,要推行精細化管理,必須依靠全體員工,特別是一線員工,員工的經驗和智慧是企業寶貴的財富,要做到全員動員、實現降本增效。
精細化管理正是在行業新發展階段,在改革和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的階段,提出的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細在當下,精于長遠”。
4架梁一隊代表隊論點:如何立足崗位,適應行業變化
施工任務減少,是高鐵建設階段性調整、市場需求短期波動的體現,是行業發展中的“暫時退潮”。但退潮之下,藏著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精細化升級的浪潮——智能橋梁架設技術迭代、智能化工藝推廣、橋梁運維數字化轉型等這些趨勢,是我們突破職業瓶頸的“進步窗口”。我們要摒棄“等任務”的被動心態,把空窗期變成自我革命的“充電期”,主動擁抱新技術變革。
鉆研智能架橋機的數字化操控系統,掌握北斗定位、自動調姿、遠程監控等功能、對橋梁架設進行虛擬預演,模擬復雜工況下的設備協同、人員操作,提前規避施工風險。參與智能架橋試點項目的“影子學習”,從協助調試傳感器、優化架設參數做起,把智能設備的“黑箱邏輯”轉化為實操能力,讓自己成為智能架設的“技術能手”。
三回合辯論環節 該環節我們將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分為“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并以戰略卡片的形式幫助企業明確每一階段的核心任務與策略。共設置12張戰略卡片,每個階段4張,涵蓋成本控制、技術創新、資源整合、市場開拓等關鍵議題。通過4個隊伍的1分鐘短兵相接,激發團隊智慧,探討如何在挑戰中穩住陣腳、積蓄力量、尋求突破。
頒 獎 儀 式一 等 獎
二等獎三 等 獎
“滄海橫流顯本色,逆境奮起見真章”,通過研讀《論持久戰》的智慧,我們深知,建筑行業的未來屬于那些未雨綢繆、堅韌不拔、敢于創新的企業。讓我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積小勝為大勝”的耐心,在變革中積蓄力量,在堅守中尋求突破,共同迎接鐵路工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春天!
“ 夏 送 清 涼 ” 活動后,公司工會在雄忻高鐵項目部開展“夏送清涼”慰問活動,切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確保每一位職工的身體健康,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圖文編輯:楊 陽 常文旺
內容校審:楊 玲 車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