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八局集團導讀 “閃亮的名字”專欄旨在擷取企業各條戰線中熠熠生輝的身影——這里有引領新思想的開拓者,這里有鑿路架橋鋪設通途的建設者,這里有駕馭大國重器的能工巧匠,這里有試驗室中鉆研新技術的專家學者……他們以平凡鑄就非凡,用堅守詮釋信仰,用汗水澆灌夢想。每一個閃亮的名字,都是新時代十八局人的精神寫照,都是時代星河里不滅的燈塔。讓我們循著這些精神炬火,見證熾熱初心,找尋向上坐標,凝聚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頒獎大會現場近日,第三十四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
在成都舉辦,來自全國500多名專家學者、行業同仁到場參會。大會集中表彰了2024年度各獎項的獲獎者,
其中,中鐵十八局四公司職工萬朝棟獲評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建造師獎。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是由國家科技部獎勵辦批準的依靠社會力量設立的科技獎勵項目,為了紀念我國橋梁工程奠基人、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先生而設立的。該獎項是中國建造師行業的最高個人榮譽獎。
萬朝棟在頒獎現場 作為科技創新和質量創優的帶頭人,萬朝棟以匠心踐行初心,在從事施工技術及管理工作的30多年間,萬朝棟始終扎根施工一線,先后參建了南昆鐵路、
襄渝鐵路、 貴遵高速公路、蘇州地鐵2號線延伸線、成都地鐵6號線、蘇州地鐵8號線等多項重大工程,多次榮獲全國優秀項目經理、中國鐵建優秀項目經理榮譽稱號,參與的項目榮獲詹天佑獎1項、國家優質工程獎2項,個人獲得發明專利13項,參編標準2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2項,國家級QC成果4項、省部級工法3項,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獨著6篇。
工作中,萬朝棟始終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念,對于項目施工難題,他總能冷靜思考,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
在不懈實踐中總結經驗,
攻關“卡脖子”難題,
對現有技術迭代升級,
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蘇州地鐵2號線延伸線工程月亮灣站
2012年,在當時國內穿越建筑群最多的線路——蘇州地鐵2號線延伸線項目施工中,萬朝棟帶領
團隊 針對聯絡通道和端頭加固凍結施工凍脹危害性及其治理對策開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盾構隧道端頭加固水平凍結、聯絡通道凍結加固技術標準,助力項目安全優質快速有序建設,該項目先后榮獲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
成都地鐵6號線項目天宇路站
在成都地鐵6號線項目施工中,地下為富水砂卵石地層
,穩定性極差,透水性極強,盾構掘進過程中需連續穿越成片老舊民居、河流、道路、既有線等多項重大風險源。
萬朝棟帶領團隊迎難而上,開展“復雜環境下富水砂卵石含大漂石地層盾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運用“咬合樁+鋼套筒+鋼管樁隔離+洞內多重注漿”等技術,
保障項目安全、優質、高效施工,
用兩年時間完成復雜城區環境下的三站三區間主體結構,一年完成剩余附屬、與既有線站點改造和通道接駁工程,該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蘇州地鐵8號線松濤街站
萬朝棟始終堅持以高標準履約為原則,全面推進項目精細化管理。
在蘇州地鐵8號線項目施工中,他帶領團隊創新實施了“車站附屬結構與主體結構同步施工、盾構區間與附屬結構同步施工”方法,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助力仁愛路站成為全線首座車站主體與附屬結構全部完工的盾構雙始發車站;在盾構區間建設中,改進現有軟土盾構裝備,安全穿越多道地下連續墻;在松濤街站建設中,首創盾構開倉檢修工法,創造性地將抗裂防滲技術應用和地下車站精細化建造相結合,形成的“復雜環境大型地鐵換乘站近接施工關鍵技術”課題,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萬朝棟分享技術應用經驗
以汗水鐫刻征程,以信念筑夢未來。萬朝棟將滿腔熱忱傾注于軌道交通事業,用實干詮釋初心,以擔當踐行使命。站在新起點,他將繼續帶領團隊精益求精,打造時代精品工程,以卓越匠心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內容來源:集團公司黨委干部部(人力資源部)、四公司張航嘉
更多內容 集團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會議
學精神 鼓干勁 抓落實 | 各單位掀起深入學習貫徹股份公司、集團公司系列會議精神熱潮①
e周關注〔2025.7.21-7.27〕
閆廣天與馬達加斯加國民議會副議長安德里亞馬納努魯舉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