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守護一江清水 鑄就百年工程常山江畔 “綠” 動記
在浙西大地的常山江畔,一項牽動區域發展全局的重大工程正拔地而起——浙江省常山江航電樞紐項目,是中國鐵建在建單體投資最大、種類最多的水利水電綜合樞紐工程。這條承載著“日望金川千張帆”盛景的千年水道正在“長江經濟帶”與“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中煥發新生。該項目的建設,不僅是當地交通與能源領域的里程碑事件,更承載著激活區域經濟脈絡、賦能綠色發展的時代使命。
匠心營造工地景致 走進該項目招賢拌合中心,一方生機盎然的綠地小公園率先鋪展眼前:挺拔的景觀樹如衛兵列陣,守護著中央傲然矗立的巨型塑膠紅旗。陽光之下,紅旗鮮紅似火,與"黨建主題公園"六個大字在茵茵綠草間形成強烈視覺張力。
大門外右側,一條嶄新的瀝青路如黑色絲帶般將招賢樞紐進口與320國道相連。項目部對這條300多米長的道路進行拓寬改造,攤鋪機駛過留下平整路面,兩側新裝綠色鐵藝護欄線條流暢。
護欄外側空地上,波斯菊、百日草競相綻放,粉、黃、紫的花朵在風中搖曳,引得蝴蝶蜜蜂翩翩起舞,為工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道路一側兩米多高的拌合中心護欄上,懸掛著中國鐵建文化展示牌。從企業歷史、工程業績到文化理念、鐵道兵精神,圖文并茂的內容成了一道流動的文化風景線,讓許多人不由自主地漫步品讀。
精工踐行綠色理念 作為綠色工地試點,招賢拌合中心的環保舉措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兩名專職道路清掃員連輪胎濺落的小塊泥土也不放過,嶄新綠化噴灑車化身"移動加濕器",沿進出道路緩行灑霧鎖住浮塵。
車輛駛出工地前,專人手持高壓水槍仔細沖洗每一臺車的輪胎和車身,哪怕是輪轂縫隙里的泥點也不放過,確保車輛干干凈凈駛離,不帶走一粒塵土。
招賢電站二期圍堰將實用與環保融于一體:622.618米周長、7米多寬的圍堰頂部鋪設混凝土打造堅固運輸通道,兩側新護欄刷反光漆既護安全又添生機。
建成后的二期圍堰不僅是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更彰顯了綠色施工的示范價值。
清污降噪守護生態 管理團隊對垃圾處理盡顯嚴謹。建筑垃圾分類堆放,定時由專業車輛運走處理做到"日產日清";生活垃圾統一收集交由環保部門處理,杜絕隨意丟棄。
每日清晨,專人清掃公共區域,從辦公室到宿舍,從食堂到活動室,角角落落整潔有序,用"清爽溫度"沁潤員工身心。高空作業區域懸掛"嚴禁拋物"警示牌,安全員不時巡查提醒,確保無雜物墜落污染環境。
鄰水土石方施工時,嚴禁將任何廢棄物丟進江水中,哪怕小塊碎石也"零容忍"。每當特大洪水過后,項目部第一時間組織"清河行動",乘船打撈河道漂浮物,讓常山江重歸清澈。
招賢拌合中心安裝的噪音檢測儀實時監測分貝變化,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時刻提醒著員工。運輸車作業時間精準避讓村莊休息時段,夜間施工時高噪設備"全線歇工",不讓機械轟鳴驚擾村民安寧。
綠色經驗廣泛推廣 如今,招賢工區的綠色施工經驗如蒲公英種子般飄向更多工地。閣底、白虎灘、天馬樞紐及富足山、徐村大橋等新開工項目紛紛復制"生態密碼",硬化道路告別"泥塵困擾"。
灑水車穿梭降塵,綠化植物扮靚場地,噪音管控、垃圾規范處理同步落地。閣底、天馬、白虎灘樞紐進出口便道硬化長度超2公里,踩在堅實路面上,"干凈、踏實"成了最直觀的感受。
村民豎起大拇指:“中鐵十五局把生態和施工擰成一股繩,實實在在為常山好,這樣的隊伍,咱打心眼里歡迎!”工期還有4年,企業的“生態堅守”從未松弦。
他們將繼續錨定進度與質量,當好常山生態“守護者”,讓綠色理念在工程里扎根,為常山乃至衢州的交通、水運、經濟注入“生態動力”,讓每一項工程都成為綠色發展的生動注腳。
常山江項目 王志琴 呂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