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八局集團開欄的話 時光不語,歲月有痕。從鐵八師的崢嶸歲月,到十八局的創業興業,每一次征途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記。這印記是精心勾勒的工程畫卷、也是蓬勃展業的新興力量,是跋山涉水的青春成長、也是異國他鄉的中國榮光,是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也是匠心鑄就的品牌豐碑......《征途·印記》齊聚“逢山鑿路 遇水架橋”的文化品牌故事,記錄十八局人“拾”光而行、凝聚力量,知行合一、筑夢未來的奮斗足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城市軌道交通施工為主營業務的中鐵十八局市政公司,近些年來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在盾構產業領域積極向設備更新、新材料研制等板塊布局,以點帶面構建起了盾構設備運營、維保再制造、材料生產、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盾構技術服務基地——中國鐵建華南清遠盾構基地,奏響了傳統建筑企業轉型升級、邁向“智能制造”的時代強音。
破解行業痛點,實現“華麗轉身”
2020年的夏天,在廣東清遠這片熱土上,中國鐵建華南清遠盾構基地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華南地區首家“盾構4S店”的誕生。
盾構管理中心 從最初的盾構施工,到成立盾構管理中心,再到如今占地16萬平方米、擁有百余名技術能手的中國鐵建華南清遠盾構基地,企業這一轉型絕非偶然,而是源于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及自身優勢的精準轉化和延伸。
“10年前,盾構施工行業存在著一個顯著問題:盾構機作為價值數千萬的精密設備,普遍面臨重使用、輕維保的困境。”基地負責人錢浩回憶道。隨著盾構機在鐵路、水利、市政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配套的維保服務卻嚴重滯后,盾構機閑置率高、資源浪費、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等問題,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中國鐵建華南清遠盾構基地
面對這些痛點,市政公司早在2018年就成立工作專班,在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和系統分析后,果斷進入盾構機維保賽道。
“一旦走上創業之路,每一步都充滿荊棘。僅選址一項工作就歷經了8個月的艱難跋涉,團隊走遍珠三角7個城市,考察了近30個場地,最終在清遠高新區找到了理想之所”。錢浩笑著說道,“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基地成立初期,車間還沒有驗收完成,就有單位預定工位,投產后業務量更是不斷增長,這也驗證了建立區域性盾構維保基地是行業所需”。
2025年1月,該基地生產的新型盾構刀具順利通過出場驗收
基地成立5年來,已為粵港澳大灣區完成60余臺(套)盾構機設備的維保、再制造、新機組裝、檢測聯調服務,訂單量連年攀升。
同時,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生產需要,二期基地建設正穩步推進。
盾構機維保車間 如今,這里已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基地,從零部件修復到整機再造,從技術攻堅到人才孵化,他們已經構建起了一個生生不息的盾構技術服務生態圈。
創新優質服務,盾構機重獲“新生”
“通常,一臺新的盾構機掘進里程達到3公里左右就需要維修保養,我們也會根據每臺盾構機在掘進過程中的設備狀態、掘進總里程、動靜勘報告、退場存放狀態及新投入項目需求等情況綜合分析確定設備是否需要進行維修保養。”錢浩說道,“創業需要訂單,優質的服務就是最好的經營。”
盾構設備再制造現場 某集團有兩臺急需投入使用的盾構機,維修任務工期緊、工作量大。基地團隊上演“與時間賽跑”:從精準勘驗到定制方案,從刀盤大修到系統煥新,30余道工序無縫銜接,最終提前10天交付!當設備轟鳴聲重新響起,業主豎起大拇指:“這效率,夠硬核!”
在兩臺“沉睡”的海瑞克盾構機維修過程中,項目團隊巧打“時間差”,在存放場地就啟動臺車翻新,轉場后,設備五小項安裝調試一氣呵成。甲方監造員全程見證后感嘆:“就像給老盾構機裝了新引擎,連油漆都涂得更加漂亮了!”
“我們不僅修復設備,更賦予它們新的功能和使命。”錢浩說道,“基地自主研發的盾構隧道遠程管控技術體系,就像給盾構機裝上了‘智慧大腦’,集成了大數據分析、遠程監控、智能決策等功能,較之原來更加智能全面。”該成果也榮獲了中國信息協會數據要素應用創新大賽三等獎,目前已在多個重點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購買一臺新機需要投入幾千萬元,而通過我們的再制造技術,客戶可以節省60%以上的成本。”錢浩給我們算了一筆明白賬。更令人振奮的是,經過測算,再制造過程實現了節能60%、節材70%的成效,可減少鋼材消耗約500噸,相當于節約標準煤800余噸,為國家“雙碳”戰略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這個被大家親切稱為“鋼鐵巨龍維保部”的地方,技術突破與設備“煥新”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
亮相首屆大灣區國際軌道交通展覽會
“我們正在測試最新一代的國產盾構刀具。過去這類核心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現在我們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80%。”基地技術總監許長羽自豪地介紹道,“我們就是要逐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最終完全實現國產化。”
目前,他們研發的隧道工程刀具業務已被中國鐵建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攻關,這個全國首家隧道工程刀具“產學研用”基地,還獲得了中國隧道掘進機生產、再制造認定資質,并成功研發了覆蓋全斷面硬巖至軟土地層的系列刀具,能為各類機型提供專業化“訂制服務”,大幅提升掘進效率,壓縮生產成本,在福州、深圳、廣州等多個地鐵項目中大顯身手。
培育“青年創客”,激活發展“引擎”
走進清遠盾構基地,撲面而來的是青春的朝氣與創新的活力。這支平均年齡僅30歲的年輕團隊,已經斬獲了22項國家專利、5項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并參與制定了《再制造術語》國家標準,被評為“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
。盾構科研成果展示墻 在這里,“五小”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技術宅男閆志龍用液壓“魔法”解開了困擾行業的“滾刀端蓋之鎖”,每臺盾構機的降本數字讓老師傅們直呼后生可畏;設備部成士昆像玩樂高般重構輪對拆解流程,在實踐中壓縮了8.5天的時間成本。這些從機油味里長出的“金點子”,正持續為基地注入發展動能。
開展培訓觀摩 此外,盾構基地還與高校共建“產學研用”聯合實驗室,就像給工程圖紙插上了學術的翅膀。“我們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讓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無縫對接。”錢浩道出了這群“青年創客”的創新密碼。
錢浩給盾構管理中心青年職工授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鐵建華南清遠盾構基地將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重點突破再制造關鍵技術,推動服務模式從“維修保養”向“整機再造”升級,在智行未來的道路上,向著“行業一流”的目標闊步前進!
文圖:集團公司黨委工作部曾凡泓,市政公司郭曉春、買琦琳
更多內容 中國鐵建召開2025年二級單位負責人研討班
中鐵十八局黨委舉行2025年第9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
中鐵十八局召開2025年年中工作會暨二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貫徹落實中國鐵建二級單位負責人研討班部署要求
閆廣天與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孔令國舉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