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團近日,中交集團公布了2025年度科學技術獎和專利獎評選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8項、專利獎1項。其中,“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盾構隧道智能綠色建造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牽頭獲獎成果展示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盾構隧道智能綠色建造關鍵技術與應用
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 該成果依托北京東六環(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改造工程項目,聚焦超大直徑盾構隧道設計、裝備和施工三方面關鍵技術問題,開展了系統性科研攻關,實現了突破性技術成果是吊裝網的快速轉化,有效支撐了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智能、綠色、高品質建造,為推動行業技術跨越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為重大隧道工程做好充足技術儲備。
橋梁高墩一體化快速建造技術與裝備研發
四川九綿高速 該成果依托新疆G575公路、四川九綿高速、欒盧高速、新鄉S227等項目,開展高墩輥模施工技術與裝備、變截面高墩裝配式滑翻結合施工技術與裝備、多柱墩柱系梁一體化快速施工技術與裝備、高墩施工線形智能化控制技術研究,解決了橋梁高墩傳統工藝施工效率低、多柱墩柱系梁獨立施工安全隱患高、橋墩線型人工控制難是吊裝網的問題,可適用于多種典型橋墩是吊裝網的大規模施工,有助于推動公路橋墩智能建造創新發展。
巖溶強發育區水下盾構隧道風險評估與注漿處置關鍵技術
南京燕子磯長江隧道 該成果依托南京燕子磯長江通道、大連地鐵5號線等項目,開展盾構穿越巖溶強發育區風險動態評估與控制方法、水下盾構穿越巖溶強發育區可控注漿方法、水下盾構安全高效穿越巖溶強發育區的可控注漿材料等技術研究,解決了實際工程建設難題,有效保障了巖溶段的高效安全掘進,實現了風險控制與預警,推動科技進步與行業發展,為未來我國巖溶強發育區區水下盾構隧道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寒區復雜地質特長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
東天山隧道 該成果依托新疆G575線巴哈公路東天山隧道、延崇高速松山隧道等重大工程,針對寒區隧道施工難題展開技術攻關,通過理論分析、數值仿真等手段,攻克了機械化高效施工、富水破碎圍巖安全施工、通風節能及防抗凍等難題,取得了構建圍巖質量評價體系、創新爆破技術與機械化配套方案、提出堵水加固與變形控制技術、研發通風節能系統、揭示溫度場與凍脹力規律并優化抗凍設計參數等成果,推動了隧道施工智能化、機械化發展,為同類工程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本,具備推廣應用價值。
復雜地質環境大跨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重慶渝武高速公路復線該成果 依托渝武高速公路復線(北碚至合川段)項目,通過理論分析、數值模擬、現場試驗和工程驗證等手段,開展了軟弱圍巖、巖溶、采空區、瓦斯等復雜地質大跨隧道施工技術研究,保障了項目長度最長、地質最為復雜、施工難度最高的特長隧道安全貫通,提高了我國公路隧道設計、施工技術水平,推進了設計與施工的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行業發展。
多源固廢在道路中的負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
中牟縣學苑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該成果依托潢川一路一橋PPP項目迎賓大道改建工程、
中牟縣學苑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等項目,開展多源固廢在道路中的負碳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建立并加快構建廢舊物循環利用技術體系,提高了工程建設中多源固廢材料的綜合利用力度,較好解決了廢舊物料棄置環境污染問題,對拆除、整建類工程具有重要實用價值。
基于“北斗+”系統的橋梁結構物定位關鍵技術研究
國省干線聯十一線漳州長泰段公路工程
該成果 依托國省干線聯十一線漳州長泰段公路工程及重慶渝武高速公路項目,系統開展北斗高精度相對定位技術的工程化應用研究,重點針對復雜環境條件下的北斗智能定位技術進行多場景精度對比分析,驗證精度指標的可靠性,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橋梁工程建設中的規模化應用提供理論支撐與技術示范。
一種UHPC鋼混組合梁全斷面頂推綜合施工方法
山東沾臨黃河特大橋該成果 依托沾臨黃河特大橋項目,提出了一種鋼混組合梁現場工業化建造模式,通過主梁鋼結構制作模式、橋位拼裝支架分區及流水化作業等創新,實現了“鋼混組合梁組拼—滑移—濕接縫澆筑—頂推”的全過程流水循環,提升了施工功效,大幅度降低運輸起重成本及安全風險,填補了鋼混組合梁全斷面頂推(先疊合后頂推)施工的空白,開創了同類工程又一種全新的施工技術。
來 源 | 科學技術質量部
供 稿 | 李亞輝、柴少強、周敏、王濤、李秋霜、黃永亮
校 對 | 謝保英
責 編 | 郭亞維、劉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