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繼盾構機“鐵兵27號”“鐵兵28號”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后,“鐵兵29號”和“鐵兵30號”“雙龍”安全出洞,標志著五公司負責施工是徐工吊車的廣州地鐵18號線番南區間安全順利貫通,這是廣州地鐵18號線第一個完成全部區間隧道施工任務是徐工吊車的工區。
貫通現場
廣州地鐵18號線全長約62公里,設計最高時速為160公里,是目前國內設計時速最快全地下地鐵線路。廣州地鐵18號線承擔著連通萬頃沙、廣州東站,輻射琶洲、廣州火車站、白云機場三大樞紐是徐工吊車的重要任務,建成通車后,將實現廣州市中心城區與南沙新區的快速通達,為廣州“南拓”戰略和南沙新區國家戰略的實施賦能。
“互聯網+” 為生產保駕護航
五公司負責廣州地鐵18號線番南1號盾構井到番南2號盾構井區間(含中間風井)的土建施工任務,中間風井采用明挖施工,區間內采用4臺直徑8.8米的全新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施工。盾構區間單線全長4192米,隧道地質復雜,要么比花崗巖還要硬、要么軟得像稀泥,要么軟弱夾層、要么是風化花崗巖地帶等,施工難度較大。
盾構機吊裝下井及組裝
面對復雜地質,項目部通過調整掘進參數和加強地面穩固等舉措來應對,同時,借助BIM應用技術進行可視化交底,在施工現場配套使用連通項目辦公區、生活區、隧道內施工區等重點區域的視頻實時監控系統,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電腦和手機端實時多人監管,精準把控現場脈絡,有效消除各類隱患,確保施工安全有序推進。
盾構施工信息管理系統
施工中,建設者通過電法探樁、地震法探樁、二維微動,地質雷達掃描等新工藝和技術,實現地質精準探測,確保了盾構機先后安全下穿3個大型密集居民房及其他重要建筑共959棟。
“改革創新+” 引領品質發展
五公司廣州地鐵18號線項目正式上場后,大力推行集團公司“三大改革”,項目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
首先是職工干勁有了大的飛躍。“內部承包責任制對于我們來說就是 ‘及時雨’,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愁眉不展,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推行,項目部重點對盾構施工進行了成本分解,實施內部承包責任制。”項目負責人介紹到。
內部承包責任制簽約
隨著內部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職工逐漸有了“主人翁”意識,自己給自己干活,能快則快,能省則省;所有材料實行電腦掃碼領用并自動錄入系統,并實行“誰領誰管,誰丟誰賠”責任到人,每項材料支出多少,用到哪里去都做到了心中有數;職工主動開會研究討論,對盾構施工進行細化、量化,努力做到合理化、科學化。在干好本項目的同時,項目部還積極打造屬于自己的專業化盾構施工隊伍。
隧道管片吊裝、運輸
其次是效率有了明顯提升。項目部開源節流從材料、小型機具采購入手,引入電商采購新模式。與鐵建商城共同建設了項目分倉,形成“區域門店展示倉+供應商共享倉+項目前置分倉”模式,利用項目現有的小件物資倉進行系統升級改造,實現廠家直銷串點配送、鐵建商城專人管理的新型物流配送倉儲管理模式。
與傳統采購模式相比,鐵建商城分倉具有按照實際使用量結算、手持機掃碼出庫、物資提前備貨等優勢,物資倉庫使用標準貨架,材料擺放整齊、劃分區域,領用材料直接掃碼出庫。新模式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且經大數據分析后得出,項目實際成本相對于傳統模式節約了一定額度的資金。
鐵建商城項目分倉
在盾構施工中,項目青年職工發揮聰明才智,多項“五小”創新成果助力項目攻堅創效。由于施工現場作業人員穿插流動性大,為了避免龍門吊在行走過程中發生碰撞事故,項目部在龍門吊行走輪位置行走方向的兩端安裝紅外線限位裝置,龍門吊運行期間若行走方向有障礙物或人員,龍門吊暫停行走,保證了現場施工安全。
龍門吊紅外線限位裝置
此外,該項目部還圍繞創效,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其中《二維微動地質探測技術應用》《上軟下硬復合地層洞內超前注漿地質加固技術》等成果不僅降低了物耗,減少了安全風險,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黨建+” 為攻堅克難賦能
盾構施工,地下四十多米,夏日最高40多度的氣溫,技術人員從下洞到走入操作間,衣服早已濕透。長期陰暗潮濕的工作環境,許多人都起了濕疹,有些人在心里開始打“退堂鼓”。同時,項目部有108名職工,其中青年職工90名。怎樣才能穩住隊伍,讓年輕人安心地堅守“地下”?
管片在隧道內運輸
該項目黨工委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不僅把黨旗插在第一線,更是把黨課開在掌子面,同時以青年技術攻關、“勞動競賽” 、“百日大干”、“兩強一促”等活動為載體, 最大限度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轉化為攻堅克難的戰斗力,助力項目創譽創效。
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在施工中,項目部黨工委積極與地方聯動共建,先后和廣州市番禺區紀委監察委、番禺區應急管理局、人社局等單位進行共建,為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提供了堅實的外部環境,為施工生產保駕護航。
警企共建,守護施工
疫情期間,項目部黨員及團員青年成立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蔡邊二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協助檢測外來人員的體溫、健康碼及通行證等,受到地方政府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項目駐地抗疫志愿者
9月24日,在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程勞動和技能競賽中,該項目榮獲 “優秀突擊隊”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