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上航★喜迎局成立120周年★
航道史話 為慶祝局成立120周年,“”微信公眾號特此推出《航道史話》專欄,以史料連載的形式回顧上航局成立120年來各個時期可歌可泣的奮斗故事和驕人業績,以此激勵航道職工繼承和發揚百年航道精神,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書寫下一個甲子的輝煌篇章。
長江河口水深測量
年,上海市河道工程局(1958年10月改稱)為了進一步摸清長江河口水深情況,以滿足航運、水利、漁業、國防及河口科研整治方面的需要,對長江口至江陰地區進行水深測量。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答案
答案:1958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長江入海口位于全國海岸線中心地段,河口段從江陰以東(后為徐六涇)至濱海地區佘山雞骨礁附近。浚浦局曾在1915年、1930年測制過長江河口水深圖,但50年代的情況與之前已有很大出入,1953年,交通部航務總局在南港進行過一次較大范圍水深測量。為了進一步摸清情況以滿足航運、水利、漁業、國防及河口科研、整治方面的需要,1957年7月,交通部發出通知,責成上海海運局和交通部航運管理局海港測量隊在1958至1959年對長江口至江陰地區進行測量。
(長江河口水深測量工程
) 海運局航道管理處(1958年改稱上海市河道工程局),根據交通部的指示,將長江口全測列入計劃,著手向各有關方面收集資料、進行實地勘察、擬訂技術設計、籌集器材、調配測量船。同年12月15日,海港測量隊抵滬后,共同確定測量計劃和力量的組織等事宜。1958年3月上旬,海港測量隊、航道管理處測量隊集中了參加測量的船只和人員,隨即轉入測量實施階段。
順利完成測量任務 長江河口水深測量,從長江口外雞骨礁附近起至江陰附近止,全長250公里,包括整個水域的長江北支水道及南支水道北港與南港,河口段及濱海地區,總面積5020平方公里。測量規模大,任務艱巨,為保證完成任務,共調配了測量人員內業外業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70余人(不包括船員);從上海市河道工程局、上海海運局、上海港務監督、長江航運局、航務工程三分局、海軍東海艦隊、南通輪船公司及江蘇滸浦、橫沙漁業社等單位調用和租借船舶22艘,其中機動船16艘、帆船6艘。
(早期鉆探)1958年3月25日開始,先由三個組進行控制測量、設置驗潮站及交會點共26個站,利用了測區原有的15個站。
上半年測量的主力投入北港航道的開辟,進行吳淞口到北港口的測量,及河床掃測,制成吳淞到北港東旺角航道圖,提供開放北港通航之用。7月上旬起集中整休學習、總結評比。8月上旬起,將主要力量分4個組進行長江口測量,另一組自吳淞到江陰進行控制測量;9月初開始海門港航道測區的測量;10月上旬完成了長江雞骨礁以北及北港地區水深測量;至11月初完成了長江口地區這個最困難地區的測量任務。11月中集中了5個組全部力量,突擊吳淞到江陰的測量。此外,對長江口兩岸地形岸線進行補測。
(早期水上探測) 1959年1月初完成了全部外業工作,轉入內業工作。包括自長江口到江陰測區的控制點成果資料、驗潮站水準點、潮汐、水深測量、地形勘測及其他有關成果資料整理版圖繪制等工作,然后提交海軍海道測量部印刷航海用圖,計有1:25000比例17幅、河口地區1:50000比例3幅。這是第一次正規地確定了長江口出圖深度理論基面,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長江口的全貌圖,為治理長江口河口段提供了寶貴資料。
(部分史料選自《上海航道局局史》)
來 源:黨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