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導語一航局黨委在年初工作會上明確提出,要探索培養一大批
“懂技術、會管理、善溝通”
的現場管理人才隊伍,持續助力項目管理水平提升。
公司多年來注重一線人才培養,持續抓實梯隊建設。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聚焦現場管理工程師培養案例,總結提煉可供基層項目借鑒的成熟經驗,為“人才強基”注入活力。本期分享的案例是《煙臺項目部:
在場景中歷練隊伍》。 煙臺項目部是公司傳統水工項目部之一,組建以來,牢牢扎根山東煙臺、威海地區,通過因才選用、項目歷練、業務交流、結對成長、示范引領等方式,探索現場管理工程師培養模式,打造多維度能力提升場景,為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環境,推動現場管理人員能力提升。
打造學習場景、營造進步環境
充分營造氛圍。依托 總工講堂、“紅色星期六”課堂等平臺,組織項目部領導班子成員、副總工等輪流授課,內容涵蓋業務學習、考證取證、職場素養提升等,助力青年技術管理人員成長,培育主動學習風尚。
開展個性化培訓。 根據項目“多、偏、散”的實際情況,結合核電、碼頭等項目需求,為管理人員定制學習計劃。聚焦施工技術難點和新工藝,特別是核電高技術標準,設定學習目標和應用節點,推動成長成才。
案例一: 調度王項濤從司機起步,主動學習晉升為電工、班組長,最終成為生產調度。擔任調度后,主動鉆研圖紙文件和施工工藝,掌握了有效組織生產所需的核心知識,展現了項目員工通過努力實現跨越的成長路徑。
案例二: 安全科長華正君經歷船員崗位后,考取安全證轉任項目安全員。憑借部隊培養的強紀律性和船舶設備管理經驗,迅速在項目安全與設備管理領域脫穎而出,從副科長晉升為安全科長的經歷,為團隊樹立了積極榜樣。
加強職業規劃、倒逼能力提升
項目壓擔促成長。 委派年輕員工擔任分項工程負責人,全面負責“人機料法環”,敦促掌握施工條件、自然環境等履約要素并貫徹落實相關舉措。
老中青搭臺助突破。將青年干部與經驗豐富的老調度組合,促進溝通,融合激情與沉穩,既保障項目履約,又加速人才成長。
激勵導向樹標桿。 結合年度評優(優勝工地、先進科室/個人)及季度“青年先鋒”評選,重點表彰現場管理突出者,鮮明樹立“以價值創造者為本、以奮斗者為本”導向,反響積極。
案例一: 2022屆青年骨干王永強負責某核電項目大件碼頭工程。他頂住工期壓力,帶領團隊僅用8個半月便高效完成原計劃18個月的碼頭建設任務,獲業主單位高度認可。
案例二: 同為2022屆的測量主辦譚業成,原僅負責現場技術管理。項目部發現其溝通能力強、悟性高且善于協作后,逐步委任其負責分項工程并承擔計量簽認等商務工作。三年來,多次獲評項目部“青年先鋒”,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復合型“現場管理工程師”。
往期回顧現場管理工程師培養案例|“三讓”賦能法,加速現場人才成長
素 材 | 人力資源部、煙臺項目部
編 輯 | 邵高明校 對 | 張 恒
審 核 | 劉 暢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