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設有限公司7月26日至27日,中交集團暨中國交建2025年上半年生產經營工作會議在中交大廈召開。
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建筑類央企深化巡視審計整改專題會等要求,總結上半年工作、分析形勢和問題、明確下一階段工作方向和重點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和行動,動員與引導廣大干部職工
永葆戰略定力、滿懷美好希望、突出價值創造、持續頑強奮斗,全力完成年度任務和“十四五”目標,共同書寫新時期中交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海威公司廣大職工第一時間學習領悟會議精神,并結合項目實際與具體工作暢談心得體會。
01泰州項目經理 馮紹偉 集團上半年生產經營工作會議的成功召開,為我們錨定了航向、凝聚了共識。會議提出的圍繞“六大導向”、把握解決“六大永恒性戰略性問題”、落實“六篇大文章”的要求,是項目當前及未來工作的行動指南。
優質履約拓市場。優質履約是企業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針對投資類項目,我們要強化全生命周期管控。
一是在前期深挖設計潛能,通過優化設計方案,提升項目的可行性與經濟性,筑牢管理根基。
二是在施工期間嚴把安全、
質量、 環保、進度和成本關,質量是項目立足的根本,安全是施工的底線,環保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度是履約的保障,成本是效益的關鍵,以此提升管理效率,確保工程按期高品質交付,打造品牌項目。
三是 在運維服務期間,以優質工程為依托,深化客戶合作,延伸業務鏈條,憑借已建項目的示范效應,輻射區域市場,實現滾動經營,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催收保效益。 我們要始終堅持“現金為王”,追求有收入的合同、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三有”。扎實做好項目過程中的催收與維權工作,確保資金及時落袋為安。
一是及時催收。當合同履約出現有利時機,要果斷行動,時間就是金錢,是機遇,更是效益的源泉。
二是借勢催收。 要時刻關注國家、各省及地方政府關于債務化解和賬款清收的最新政策與要求,積極發掘并借助有利于我方的各類政策形勢與外部條件,以 “四兩撥千斤” 之力化解難收之債。
三是依法催收。在催收工作中,我們要與債務方相關人員提前進行良好溝通,在不破壞現有合作關系的前提下進行催收工作。
人才培養再賦能。要樹立持續學習、系統學習的理念,打造學習型項目,做好項目人才梯隊建設,助力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做實做細“導師帶徒”活動。
在青年員工培養方面,為青年員工配備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思想與業務“雙導師”。在思想上,定期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學習,引導青年員工邁好職業生涯的每一步;在業務上,將施工一線作為青年員工的 “練兵場”,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技術、增長本領。
二是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通過打造“每周微課堂”“學習分享會”“階段復盤會”等形式,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價值創造熱情,促使員工實現自我驅動,為項目創造更多效益。
02紹興104國道項目經理 胡文柱
對“牢牢堅持圍繞‘六大導向’,深刻把握解決‘六大永恒性戰略性問題’,統籌謀劃落實好‘六篇大文章’”的工作要求進行了深入思考之后,使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企業當前在把握方向、夯實基礎、系統協同、著眼長遠、驅動創新、管控風險等方面存在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項目經理,我將帶領項目團隊,深刻領會并踐行中交集團2025年上半年生產經營工作會要求,聚焦核心問題,落實具體措施,努力將項目打造成為踐行公司戰略、解決關鍵問題、建立良好信譽的品質項目。
一是全面加強工程質量監督,
在項目中深入推行精細化管理,不斷優化管理流程和細節,提升效率和質量,建立更嚴格的項目質量標準和回溯機制,強化成本意識,建立快速反饋和改進閉環。
二是全面加強系統科學管理,
運用系統思維管理項目,加強項目進度、成本、質量、風險、資源、溝通的整合管理,強化項目計劃的科學性和剛性,加強過程監控和預警,提升項目管理的數智化水平,落實項目知識管理和經驗復用。
三是全面加強創新成果應用,
在項目中設立創新目標或專題,鼓勵團隊成員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積極引入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項目管理和協作方式上勇于嘗試新模式,將項目作為培養創新人才和能力的平臺,密切關注行業技術趨勢,思考項目成果對未來轉型的支撐作用。
四是全面重塑優秀文化生態,
在項目團隊內部倡導和踐行公司的企業文化精神,營造開放包容、敢于擔當、勇于試錯、相互學習的團隊氛圍,加強團隊建設,提升凝聚力和戰斗力,營造健康正能量的項目環境,注重項目過程中的文化建設成果輸出。
03齊臨項目黨支部書記 彭楠楠
一是以“六大導向”優化管理,筑牢質量根基:
要堅持高質量導向,推行“質量安全雙首件+示范制”,打造實體樣板并推廣最優工法。實施黨建引領的網格化管理,嚴控圖紙會審和答疑項落實,開展專項活動打造標準段樣板,保障工程質量。要強化技術創新導向,應用“四新
五小”技術,打造本質安全。響應“雙碳”目標,持續深化零碳場站建設,降低能耗排放。
二是聚焦破解“六大永恒性戰略性問題”,掃清發展障礙:
化解方向性偏差,依托零碳場站定位爭取業主補貼,確保項目收益與戰略目標相符。嚴控風險問題,建立“三色風險預警機制”,動態更新防控清單。嚴控分包管理,按實定價、公開招標,防索賠及廉政風險。
三是做實“六篇大文章”,驅動全面升級:
強化黨建引領,在梁場工區設“黨員責任區”,推動“黨建安全環保質量一體化”創建,將廉政承諾納入分包合同。深化系統改革,試點“班組積分制”,安全質量與工資掛鉤,積分前列者參與利潤分享,推動產業工人隊伍轉型,提升管理效能。整合內外資源,申請接入山東高速“高速+光伏”試點,利用邊坡建電站及場站光伏板反哺成本,探索“高速+”融合路徑。
04北沙河項目黨支部書記 陳繼專
一、方向性問題: 精準對接戰略定位,動態適配市場變化,聚焦核心業務賽道深耕。持續跟蹤國家政策、行業趨勢、技術變革,進一步了解核心市場增長領域的落地路徑,深化與合作方的務實協作。
二、根本性問題:激發價值創造活力 (一)推行全成本要素管理,從投標源頭進行精細化成本測算與風險評估;項目全過程應用數字化工具實現動態成本監控與預警,嚴控非必要支出,降低管理成本。
(二)在智能建造應用等特定領域深耕細作,擦亮項目品牌,提升現場總承包管理(EPC)實操能力。
(三)主動加強與業主、監理、設計院及地方單位的溝通,爭取多方支持,將設計優化、清單勘誤、二次經營等重點工作前置,提升價值創造實效。
三、全局性問題:資源配置與協同 打破項目部門墻壁壘,推動資源統籌與高效協同。實現項目間成本、資源、經驗的有效共享與優化,確保各環節高效銜接。
四、長期性問題:加強人才培養(一)制定項目層級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一線實踐歷練專業梯隊。
(二)鼓勵員工開展微創新,聚焦施工工藝、管理流程等痛點形成可復制的改進經驗。
五、創新性問題:創新機制 聚焦業務痛點的創新應用,大力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在深化設計、信息化、碰撞檢查、施工模擬、算量計價、運維移交的全過程深度應用;探索智慧工地(AI安全監控、自動化設備、物聯網)降本增效;試點新型建造方式(模塊化、裝配式)和綠色施工技術。
六、風險性問題: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一)落實 “全員、全域、全過程” 安全管理,應用視頻 AI 識別、傳感器等智慧化手段保障施工安全,推行標準化作業與質量追溯。
(二)嚴格執行合規經營要求,加強合同評審與過程簽證索賠證據管理,強化關鍵崗位廉潔監督。
(三)加強應收賬款動態管理,運用法律與協商手段加快回款,保持合理現金儲備,保障項目資金鏈穩定。
來 源 | 各項目責 編 | 王偉審 核 | 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