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局山海志 · 編者按山是大地沉默的脊梁,海是寰宇奔騰的脈搏。它們曾是天塹,是阻隔,是自然賦予的巍然設問。
而的破壁者,以鐵骨作筆、熱血為墨,在雪域云端寫下奇跡,于深隧幽處點亮星空。重巒深壑之間,每一次穿鑿與跨越,不僅是工程刻度,更是生命對艱難困苦的昂揚應答。
當人的意志化作移山之力、填海之勇,山海便不再是阻隔,而成為見證。這山海志,正是破壁者無界華章的序篇——請隨文字,觸摸那重巒深壑間,奔涌不絕的拓境精魂。
晨光灑在蘇州獨墅湖湖面,波光瀲滟。
湖底深處,那條曾讓建設者們傾注無數心血的隧道,像一條巨龍,靜靜托舉著兩岸的往來與繁
華。建成通車后的獨墅湖第二通道
近日,中國市政工程協會公布了2025年度市政工程最高質量水平評價工程通過名單,參建的蘇州國際快速物流通道二期工程——獨墅湖第二通道項目獲評“2025年度市政工程最高質量水平評價工程”。
該隧道總長3.33公里,是蘇州“八縱八橫”路網的關鍵一環。
它開創了國內先河——成為首條下穿通航運河的異型雙層隧道,是
江蘇省重點建設項目。
匠心筑隧,藍圖變通途
負責施工的隧道主線長1.1公里,下穿蘇申外港通航運河的部分長70米,埋深7米,陸地最大埋深26.7米,基坑跨度35米。
1號基坑混凝土支撐和鋼支撐施工現場
作為全線埋深最深、技術含量最高、工藝最難、安全風險最大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施工現場距離附近高層建筑僅約10米,且下穿市內交通主干道和蘇申外港通航運河。
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深基坑施工如同“地質手術”,步步驚心。
為確保航道正常通航,不干擾正常泄洪,項目建設者分兩期采用鋼管樁圍堰+明挖工法進行施工,科學布設實時監控點,對深基坑、圍堰、河流、地表構筑物進行水位監測,密切關注其沉降變形和滲透破壞情況。
攻堅克難,智破萬重關
航道之上,建設從未停歇。
為避免基坑開挖與支護過程中存在風險,項目建設者嚴格遵循“分層、分步、對稱、平衡、限時”5個要點,貫徹“豎向分層、縱向分段、先支后挖”的施工原則。
項目深基坑施工現場水,是隧道建設永恒的挑戰。
為攻克超大超深基坑結構的抗滲防水難題,建設者打出“組合拳”,大體積混凝土分段澆注分段施工、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10多種技術、方案、材料的運用,構筑起銅墻鐵壁。
創新驅動,科技強引領
BIM技術化身“智慧大腦”,項目通過虛擬模型提前發現問題并預警,減少變更申請,為工程量計算提供數據支撐,顯著提升效率,減少成本增加與工期延誤。
BIM動畫虛擬模型演示 他們還成立創新工作室和科技攻關小組,總結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經驗,《一種隧道防水材料鋪設裝置應用》獲得國家級專利,《提升下穿隧道結構防水質量合格率》QC成果獲得蘇州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三等獎。
向綠而行,通途連未來
獨墅湖是“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之一,江蘇省省級重要濕地生態空間管控區,周邊環境優美,環保要求極高。
蘇申外港施工現場 建設者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及時進行濕地恢復、施工泥漿全部外運處置、廢水及雨污水接入市政管線排放。
他們還對蘇申外港定期清淤,新建泊岸300多米,確保航道不受施工影響,實現了對濕地湖泊的“零污染、零排放”承諾。
車輛駛過獨墅湖第二通道
該項目的成功建成,極大緩解了獨墅湖一通道、東方大道的交通壓力,促進了蘇州工業園區科教創新區、吳中區郭巷及尹山湖片區的經濟和文化互動交流,對加快蘇州市城鄉一體化發展
、進一步提升蘇州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城通公司丨編輯:錢磊丨審核: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