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五局成都公司七月流火,四川資陽的天空仿佛被點燃。太陽懸在頭頂,像一顆灼灼燃燒的巨大火球,無情地向大地傾瀉著光與熱,地表溫度輕松突破40攝氏度。
在這仿佛能將一切熔化的酷暑里,成渝中線9標項目一分部的建設者們,卻迎著火浪,在工地上刻下了爭分奪秒的印記。
成渝中線四川段9標一分部位于資陽市安岳縣境內,線路全長28.4公里,有橋梁38座、隧道3座、路基34段,橋隧占比79%。其中田柳灣特大橋承擔了全線全長、最高連續剛構施工任務,榮家灣隧道為二級風險高瓦斯隧道,具有作業標準高、組織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特點。
走進施工現場,滾滾熱浪撲面而來。
“今天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路基的填筑工作,高溫天氣大家務必注意安全,保證施工質量!”7月25日,天剛破曉,常務副經理張世文的身影便已出現在工地。他仔細核對當日計劃,逐項布置重點任務,與施工員反復確認細節,直至萬無一失,才轉身走向作業點深處。
作為智能建造標桿項目,一分部緊扣新質生產力發展,充分運用信息化、機械化作業方式,調集拱架安裝臺車、智能造橋機等智能設備投入施工,一組組“鋼鐵雄師”晝夜奮戰在施工現場,保障工程質量和進度。
“我干工程20年了,鐵路、高鐵都經歷過,但像這樣,一年多時間就基本拿下28公里主體工程,真是頭一回。”副經理唐軍感慨道,”列車在提速,咱們這些打基礎的,也絕不能拖后腿!”
他們創下了混凝土單月最高產能7.1萬余方;唐家院子特大橋、王家坪特大橋薄壁空心墩日均進度達1.5米,單模(6米)最快3天完成;單段路基最快2.5天填筑完成等多項施工記錄。
項目擁有路基、橋梁、隧道等多種類型結構物,龐大的工程量背后,同樣面臨艱巨的物資保障挑戰,物資需求數量大、種類多、管理難。項目物資部副部長張勇,這位物資系統的“老兵”,穿梭于班組之間,動態掌握施工進度與物資需求,精心編制班組周轉料分布表,確保每一處供給暢通無阻。
“材料堆放在何處、什么時候轉鋼材、什么時候盤點消耗,從鋼筋切頭,車絲到焊接都要嚴格管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張勇在車梯上爬上爬下,百余次的手指口呼,不一會兒就已汗流浹背。
項目部科學調整作息,避開午間毒辣的高溫,實行“做兩頭、歇中間”工作制。“我們也備足了防暑降溫藥品、冰鎮飲用水、遮陽棚等物資,為工友們的健康安全筑起屏障。”項目黨支部副書記蔣美尚說道。
即便躲過了正午驕陽,但夕陽的余威依舊灼人。高溫天氣下,個別部件容易膨脹變形,漏檢一顆小螺絲都有可能埋下安全隱患。
“今天氣溫特別高,大家辛苦一點,安全帶、配電箱門鎖、塔吊的關鍵部位要仔細檢查……”對講機里,安全員吳炳春不時提醒注意事項。彎腰、敲擊、檢查……吳炳春和同事們在施工現場來回穿梭。每天他們要重復上百次這樣的動作。
日落西山,夜幕降臨。工地褪去白晝的喧囂,顯露出另一番景象,這里就成了一個抬頭就能看到星星的地方。群星是無聲的見證者,也是這宏大舞臺的天然“特效”。360余套機械設備、1400余名作業人員整裝待發,正為路基、橋梁、隧道施工做足準備。匆匆的腳步、轟鳴的馬達,打破了夜的平靜。
“今年以來,項目月均產值突破1億元,最高日產值突破600萬元。田柳灣特大橋連續剛構、榮家灣高瓦斯隧道兩個控制性工程均在上月實現合龍、貫通。”成都公司副總經理兼項目經理羅崢鑫望著穿梭的車輛,告訴筆者,”項目上下正鉚足干勁,力爭9月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在川中廣袤的平原上,成渝中線高鐵的鋼鐵脊梁正迎著星光與熱浪,堅定地向前延伸——那每一寸延伸的軌跡里,都凝結著比烈日更熾熱的責任心。
END信息來源丨中鐵五局 成渝中線項目 張騫 李二娃 王開國
掃碼關注中鐵五局成都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