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義烏2月16日電(記者 奚金燕)這個春節,伴隨著清亮的汽笛聲,在浙江義烏鐵路口岸,一列又一列“義新歐”中歐班列滿載著防疫及生活物資,向西呼嘯而去。而這背后,離不開一群護航者的星夜付出、默默守護。
2月11日至17日,“義新歐”中歐班列每天往返發運將保持3列以上,以保證歐亞地區國家物資運輸需求。對于何江橋來說,這樣的節奏已經習以為常。
春節期間,一列“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鐵路口岸駛出。毛鵬飛 攝
作為義烏市陸港鐵路口岸發展有限公司的正面吊司機,何江橋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集裝箱打交道。
在占地近800畝的義烏西站鐵路口岸,何江橋的存在有些渺小;然而在龐大的中歐班列發運體系內,他又是極為關鍵的存在。
車子加封進場后吊車,需要由正面吊司機先把集裝箱落在堆場,等收到調度發運信息后,再把集裝箱裝上集卡車,由集卡車運送到鐵路龍門吊下面裝上火車,發往國外。
何江橋每天駕駛正面吊車,穿梭在集裝箱場主箱區和其他區域之間,根據每日下達的作業計劃,準確地找到需要查驗或發運的集裝箱。
義烏鐵路口岸堆場吊車出租,堆滿了集裝箱。奚金燕 攝
操控正面吊最難的一個環節就是操作吊臂,司機需要僅憑肉眼和手工操作集裝箱吊具,把吊具4個旋鎖精準地插入拳頭大小的集裝箱鎖孔,實現集裝箱的安全起吊和“著落”,一旦角度對不準,集裝箱就放不進去。可這對于有14年經驗的“老司機”何江橋來說不是難事。
這些年,隨著“義新歐”中歐班列的飛速發展,何江橋的工作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間,中歐班列業務量暴漲,何江橋平均每天需要完成上百個集裝箱的倒箱作業,在不足一平方米的駕駛室內一坐就要10多個小時,人都曬黑了一個度。
一串串數字印證著何江橋2020年的忙碌——
2020全年發運974列義烏中歐班列,80392個標箱,貨物發往歐洲49個國家和地區。
全年調度指令下發93596次,正面吊作業次數93596次,累計作業時間超6700小時。
“干這個工作必須忍得住孤獨。”春節期間,中歐班列發運需求“井噴”。在層層疊疊的集裝箱中,何江橋必須精準快速找到目標,否則就將導致貨物“晚點”。接連多天,何江橋都和同事奮戰到凌晨3點。
忙碌的背后,也有缺憾。今年已經是何江橋連續第三年缺席家里的團圓飯,但他依然干勁十足,“團圓飯可以換個時間吃,但是海外疫情不等人。”
在繁忙的義烏西站集裝箱吊具,一邊是貨車往來如鯽,一邊是龍門吊升降騰挪,一切緊張而有序。
在高聳的龍門吊底下,義烏西站調車長胡俊通過對講機不斷提醒司機把列車開到裝貨區的線路上。
裝貨吊機位置固定,需要列車精準停在相應位置上,才能保證裝貨快速有效。每節車廂間的停車誤差不能超過30厘米。在調車崗位上干了16年的胡俊,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幾乎每次送車都是一次到位。列車出發前,他還需要檢查好車廂間的鉤銷。
“鉤銷不到位要是沒有檢查出來,列車途中可能會分離,造成安全事故。”胡俊說,檢查一個鉤銷要彎腰好幾次,這些天,他每天要彎腰上千次,只為中歐班列安全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