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局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在北京舉行。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鏈博會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7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650多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線上線下觀展人數突破20萬人次。
中鐵長安重工公司新能源裝備展區 在中國鐵建展廳,中鐵長安重工公司(以下簡稱長安重工)以“精益智造、綠色環?!睘橹黝}集中亮相,帶來5款具有突破意義的新能源裝備,包括:國內首套隧道施工電動出渣裝備、陜西首套無人駕駛電機車、裝載機、高性能電動寬體自卸車等。其展區吸引了大量專業觀眾駐足交流、咨詢洽談,成為展會現場關注度頗高的區域之一。
《鏈動未來:長安重工的生態力量
》視頻 “鏈博會為我們搭建了寶貴的橋梁。我們不僅集中展示新能源產品、服務及其背后的供應鏈實力,更期待借此機會,結識更多全球優秀伙伴,深化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流合作,精準把握市場脈搏和客戶需求?!遍L安重工負責人表示。
當了解到高原隧道施工電動出渣設備是國內首個完成從概念設計、規劃到首發量產全流程突破的成果時,不少觀眾由衷贊嘆,為“中國智造”“陜西創新”豎起大拇指。造型前衛的純電動挖掘機模型也吸引了眾多目光,觀眾紛紛駐足細看詳詢。
“專門來了解這些節能‘黑科技’。像這款電動寬體自卸車,據現場介紹,1小時快充即可支撐約兩天高強度作業,使用成本優勢明顯。”來自礦山行業的張先生對工程機械新能源轉型印象深刻。
本屆鏈博會上,長安重工以其在新能源工程裝備領域的創新成果與前瞻布局,向全球產業鏈展示了企業積極擁抱綠色變革、引領智能制造的決心與實力。其展品所代表的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方向,正是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也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共筑綠色低碳未來提供了綠色方案、貢獻了長安重工力量。
中鐵長安重工公司新能源裝備矩陣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和中國鐵建專精特新企業,長安重工敏銳捕捉到綠色轉型的歷史性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聚焦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成功打造6大類、16款新能源裝備矩陣,2款無人駕駛設備,累計減排30余萬噸二氧化碳,填補多項國內高端裝備技術空白,走出了一條從單一技術突破到系統化智能制造的轉型之路。
下面,逐一介紹長安重工此次亮相的5款新能源裝備——
新能源電機車組長安重工自主研發的陜西首創新能源電機車組
形成15噸至85噸全系列產品。通過攻克核心加工制造、智能控制系統、電池PACK及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該系列設備綜合續航里程超40公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20%以上。作為地鐵、隧道施工物料運輸的高效裝備,其大噸位產品市場占有率突破70%,累計銷售超500套,打造出地下工程智能運輸新標桿。
電動寬體自卸車長安重工自主研發的電動寬體自卸車 已覆蓋95噸至135噸主流規格。創新性融合充電、換電及增程三種技術路線,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氣控制系統與動力匹配技術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在爬坡、制動、續航等核心性能指標上表現卓越。該產品廣泛應用于礦山、砂石料廠等短途運輸場景,被業界稱為綠色礦山運輸的“運載悍將”。
電動挖掘機長安重工推出的國內首套隧道施工電動出渣裝備
成功應用,突破極端環境適應性技術瓶頸,徹底解決傳統燃油設備尾氣排放與施工人員缺氧風險。其中,
挖掘機 可實現零下40℃至60℃的嚴苛工況下穩定運行,低溫自動加熱,高溫強勁散熱。輸出扭矩大,工作效率高,實現施工成本降低60%、工效提升15%,成為高原鐵路建設的綠色動力典范。
電動裝載機長安重工推出的電動裝載機 配置多視角相機、多路電磁閥、毫米波雷達等硬件,嵌入場景感知模型、運動控制模型、安全防護等算法配置,使其成為具備粉塵透視、3D實時姿態感知及自主作業能力的“裝載機器人”,設備累計銷量百余臺,全作業場景累計工作超25萬小時。
電動自卸車 長安重工推出的
電動自卸車 定制化防塵抗寒、結構加固耐用。可實時監控車輛狀態,進行智能遠程診斷、作業效率分析。針對高原隧道定制開發,經歷高海拔山區、寒冬冰雪、野外臨建、隧道出渣等惡劣工況,現場使用可靠、運行穩定,受到客戶一致肯定。
來源:長安重工公司丨編輯:錢磊丨審核: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