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司微視↑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三維聚力 三級聯動青島二隧項目黨支部創新實踐“三維聚力 三級聯動”工作法,
以管理創新、技術突破、人才培育構建三維體系,
通過支部統籌、網格管控、班組落實三級聯動機制,
推動黨建與基建深度融合,
攻克海底隧道施工難題,
斬獲多項科技成果,為世界級跨海工程建設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作為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承載著青島中心城區
“七橫九縱”快速路網升級的歷史使命,更肩負著推動膠州灣東西兩岸同城化發展、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競爭力的戰略重任。面對TJ-01標段“超長深埋、復雜地質、密集交叉”的工程挑戰,膠州灣二隧項目黨支部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項目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動力,并以“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為核心理念,
打造“三維聚力·三級聯動”創新工作法,以“管理創新、技術創新、
人才培養 ”三維體系為引擎,提升管理效能,筑就黨建與基建深度融合的先鋒陣地,為世界級跨海隧道建設注入澎湃紅色動能。
“黨建引領、策劃先行”
創新機制貫穿項目全周期
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是世界海底道路隧道領域長度最長、建設規模最大、綜合施工難度高的超級工程,也是中國唯一入選
“全球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50項標志性工程”的在建工程。該隧道工程TJ-01標段,隧道向東沿老舊城區劉公島路下方敷設,區域地質條件復雜,沿線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積層,穿越多條構造破碎帶,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周邊建筑物及地下管線分布密集,且該隧道淺埋下穿建筑物,該區域曾發生燃氣爆炸事故,具有“建造環境極度敏感、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和風險管控要求極高”等顯著特點。通過綜合分析判定,項目面臨三大難題:
技術難題主線隧道大跨段長度346米,最大開挖寬度29.93米,高度13.59
米 ,洞身在不良地質破碎帶中近距離下穿老舊建筑8層樓房,防止隧道坍塌,控制地表沉降,同時還要實現快速施工是面臨的技術難題。
管理難題主線南線隧道2778米 ,施工工法12種。工藝工法頻繁轉換,相互影響,施工組織困難,二次襯砌與開挖支護同步進行,交叉作業,安全質量、進度管理難題突出。
社會風險難題主線隧道線路位于 2013年1122黃島石化區爆炸事故區域,居民訴求搬遷未實現,對爆破振動噪聲反應敏感,抵觸心理較強,隧道全程側穿或下穿居民小區,隧道爆破施工持續影響,信訪壓力大。
針對項目的重難點,項目黨支部提出
“以黨建帶動創新,以創新賦能生產”,構建以“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三維體系。項目部成立“黨員創新攻堅組”,并劃分“黨員責任網格”,將隧道施工劃分為開挖、支護,襯砌、監測、外部協調等責任單元,由黨員擔任網格長,負責監督施工安全、質量管控及進度推進,通過“支部-網格-班組”三級聯動機制,實現24小時內響應處置。
工作法核心三維體系構建創新發展立體架構
管理驅動:構建高效協同的
“紅色引擎”齊抓共管,安全質量有序可控。項目黨支部建立
“黨建+項目管理”深度融合機制,將黨支部工作融入項目的施工生產中,構建“計劃-執行-監督-改進”閉合管理體系,并成立專項督導組,由黨員帶頭對施工安全質量進行實時監督。通過開展“黨員身邊無事故”活動,將現場穿透式管理、安全網格化管理與黨員責任結合起來,明確各崗位職責,形成網格信息公示牌懸掛于施工現場。網格員積極按時開展班前教育、跟班作業、日碰頭會等工作。每周由安全穿透式領導小組對網格人員及安全監督員進行考核打分,月底統計考核,使安全績效考核落到實處。黨員牽頭推廣應用“筑信云”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全面開展安全質量隱患排查,大幅度減少了安全質量問題,使項目施工有序進行。
科學管理、動態跟蹤施工進度,確保節點目標實現,建立
“黨員責任區+項目節點”雙考核機制,將全年產值目標拆解為季度、月度任務,通過“黨建+生產”例會動態跟蹤,確保進度可視化、責任可追溯。項目前期通過黨員攻堅組“揭榜掛帥”,積極與綠遷單位進行協調,較原計劃提前1個月完成綠遷工作;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充分調度各種社會資源,實現澎湖島街全幅封閉施工;積極配合咨詢單位,加快12種管線報價審核工作,同時與產權單位協調溝通,實現多種管線同步施工;D匝道暗挖段,優化爆破方案,嚴控爆破振速,通過黨建聯建,積極與社區及周邊居民溝通協調,降低周邊信訪影響,D匝道暗挖結構順利完成任務節點;針對主線大跨段隧道開挖步驟多,施工難度高,安全風險高等難點,項目優化施工組織,采用單導洞先行原則,先從主線大跨度段掘進左導洞,施工至端頭后向小里程掘進大跨段右導洞,與D匝道掘進大跨段右導洞形成對向開挖,并利用超前預報+監控量測技術手段,實時探測開挖面前方圍巖及跟蹤支護結構的穩定狀態,確保了施工安全,加快施工進度,提前工期3個月。
技術驅動:鍛造攻堅克難的
“創新利劍”創新賦能:方案優化,效益提升,項目黨支部組建以黨員為核心的
“海底攻堅先鋒隊”,針對海底隧道中的技術難題開展專項技術攻關,設立創新工作室。
方案優化方面:為了主線大跨段安全快速穿越中鐵十局青島分公司辦公樓,引入
BIM技術進行施工模擬,利用大數據分析地質數據,將Φ89管棚調整為95
米 Φ127超長大管棚,增加地表注漿加固范圍,過程開展方案比選、監控量測、數值模擬等相關工作,將大跨雙側壁法優化為CD法,緩解了施工組織困難問題,提升了機械利用率和施工工效,提前工期約2個月。
鉆爆工藝方面,對傳統爆破施工技術進行改進、創新,充分利用爆破基本理論及聚能爆破原理,實現周邊沿環向劈裂、縱向傳爆、徑向減震的三向控制爆破技術,降低爆破震動,減少信訪壓力。爆破施工圍巖超欠挖平均降低
3.5厘米,混凝土超耗平均降低15%。
大跨襯砌工裝方面,針對大跨段隧道斷面種類多、斷面變化頻繁的難題,優化了整體施工組織,襯砌施工采用
“盤扣架+方鋼+新型塑料模板+楔形鋼模板”的支撐體系,縮短初支暴露時間,保證了施工安全,提前工期約2個月。
自主創新:改進工裝,提質增效,項目黨支部開展多項科研工作,在新技術、新專利、新工藝等方面,自主研發改進作業工裝。通過將原有開挖作業臺架改進為防水、鋼筋多功能作業架,解決臺架邊緣與初支面距離不一致的難題,有效提升了施工工效,減少了安全隱患。通過對原有臺架的二次改裝調整,節省工字鋼、鋼筋等原材料約
30噸。?人才驅動:培育專業過硬的
“攻堅鐵軍”推行 “黨員積分制”“安全文明先鋒隊”等機制,量化考核黨員在技術攻關、安全管理中的貢獻。同時黨支部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拓寬人才培養通道,堅持開展黨員技術授課、實施“黨員+骨干”雙向培養計劃,通過“導師帶徒”“技能擂臺賽”等形式,培養一批技藝精湛、具有領導力和創新精神的團隊帶頭人。建立“創新人才庫”,制定個性化成長檔案,通過輪崗交流、跨領域課題實踐,培養復合型人才。同時注重團隊間的協作機制,促進資源共享和知識傳遞,推動員工共同進步。
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工程施工中獲得的實施成效
通過 “創新支部”工作法,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效能,項目施工節點順利完成,科研工作有效推進,成果轉化率明顯提升,人才梯隊平穩建設,為項目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管理提升、效果明顯。
項目黨支部通過創新工作法,主動出擊,精心組織、積極協調,高質高效推進工程建設,實現隧道安全下穿建筑物;主線隧道陸域段
2025年1月9日順利貫通;在五彩隧道“黨建+”質量競賽中,“黨建引領、數字賦能”數字建造專業技能擂臺賽獲得第二名;“防水焊接技能大比武”榮獲全線防水焊接二等獎;“初期支護班組擂臺賽”榮獲全線支護班第二名;2024年11月“消防月擂臺賽”榮獲全線第一名;二隧項目榮獲2024年度中國中鐵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
技術突破,收獲頗深。
形成授權發明專利 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受理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獲得省部級工法3?項、省部級工法大賽二等獎1項、QC成果2項、BIM大獎1項、交通建設四新技術2項、中施企協微創新成果1項,榮獲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第七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論文發表4篇。
“三維聚力·三級聯動”黨支部工作法通過管理、技術、人才培養三個維度協同發力,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海底隧道建設的深度融合,為海底隧道施工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并在以后的工程建設中,不斷完善創新體系,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END來源:黨委組織部 青島二隧項目黨支部
編輯:姚昊 校審:馬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