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團在新疆天山南麓海拔3660米是汽車吊的無人區
一項利在千秋是汽車吊的工程正在創造奇跡
由中國交建承建總承包分公司管理一公局集團、二公局參建
中交天和生產制造裝備是汽車吊的
天山勝利隧道建設步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
作為烏尉高速的“咽喉”工程
這條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
有著獨特的“三洞+四豎井”設計中交建設者通過長隧短打
將工期從10年縮短至52個月
2024年12月30日天山勝利隧道迎來了全線貫通
2025年6月13日由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
世界首臺高寒高海拔超大直徑全斷面
硬巖豎向掘進機“首創號”“一鉆成井”
實現世界最深高速公路豎井
天山勝利隧道2號豎井成功落底貫通為烏尉高速的通車按下了加速鍵
PART1“超級天梯群”構建天山呼吸系統
天山勝利隧道屬特長公路隧道
全長22.1公里最大埋深1112.6米要穿越100多種復雜巖層
四組八座豎井等于在隧道上方
開8處“天窗”,總深2828米
相當于在山體內建起“超級天梯群”
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隧道的“呼吸系統”
它解決隧道施工和運營期間的
安全作業和空氣質量難題
作為施工輔助通道它為施工設備、材料的運輸
以及人員的進出提供便利
作為應急救援通道它保障應急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
作為排水和排渣的通道
它將隧道內的水和渣土排出
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2號豎井是4組豎井中最深的一組
2號豎井對應隧道左右洞
其中,2#-1豎井深度達
707米豎井開挖直徑11.4米,成井內徑9.5米創造了高速公路豎向掘進機施工
豎井深度、直徑、海拔
三項世界紀錄PART2“首創號”創新工法攻克高寒高海拔厚巖層施工難題
為豎井量身定制的“首創號”
零部件全部國產化主機長24米,重約1100噸
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惡劣的施工環境
“首創號”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性和可靠性
首次將TBM破巖石工藝與豎向掘進完美結合
采用掘、排、支相結合的全新鉆井工藝
避免了傳統鉆爆法對巖石的擾動
TBM全智能化豎向掘進實現了井下無人化操作和超大直徑豎井一次成型
開挖碎石經泥水循環系統排出環保處理
在世界隧道豎井施工史上當屬首例
配置自主研發的垂直導向系統
精度控制在2毫米內,豎井垂直度更加精準
成功研發了多適應性錐形刀盤
“泥漿+吊桶”相結合的
垂直上排渣技術和導洞下排渣技術
成功應用了撐靴式硬巖豎向掘進機
首次形成了成套的豎向掘進機施工關鍵技術
成功應用了豎向掘進機掘進+導洞排渣組合施工工法
填補了我國在地下工程領域
大直徑豎井全機械施工的空白
PART3“天羅地網”守護天山安全生產線
豎井的建設,不僅是技術的突破
更是對安全和質量的嚴格把控
建設團隊推進黨建安全環保一體化
建立了“三維安全網”
智能預警56個傳感器實時監測井內氣體、巖體位移讓安全隱患無處遁形垂直生命線每50米設置防爆電話和應急物資艙
高原醫療站施工區建制氧室現場配有急救車,并有醫護人員值守
與烏魯木齊三甲醫院建立5G遠程會診通道
正是這套體系實現了707米深井施工“零死亡”
PART4“豎井鐵軍” 黨旗在天山深處高揚
比開鑿天山更難得的是建設者們的鋼鐵意志
2號豎井施工現場被稱為“帳篷項目部”
建設者們用高壓鍋煮飯、用棉被裹設備
面對氧氣稀薄、極端天氣等困難
他們還需要克服洞內洞外近70℃的溫差
常常裹著3層羽絨服和防風服施工
里面的速干衣反復被汗水浸透
先鋒力量沖鋒在前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小組扛起風鉆與鍬鎬
與工友晝夜并肩作戰最終按時完成了始發井的施工
為國內首個豎向硬巖盾構機的試掘進
打下了堅實基礎天山勝利隧道2號豎井的落底
不僅是烏尉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更是我國交通建設在高寒高海拔地區施工能力的有力彰顯
新疆天山勝利隧道建成后
將打通天山南北的交通運輸屏障
烏尉高速公路將成為連接南北疆之間的
安全舒適高效的公路運輸通道
烏魯木齊到庫爾勒的車程也將
從7個多小時縮短至3小時左右
對于推動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促進南疆經濟發展和區域優勢資源開發
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有重要意義
來 源 | 中國交建微信公眾號、中南局
供 稿 | 雷曉蕓、朱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