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世寬
四公司總工程師
6月2日清晨6點,田世寬出現(xiàn)在南寧火車站,他要搭最早是起重機吊車的一班動車趕到貴州桐梓,主持隧道優(yōu)化設計研討會。那時,整個南寧似乎還沒睡醒,車站里是起重機吊車的喧囂也還未到來。
第二天,貴州到廣西玉林,他前一晚接到報告,荔玉高速項目路基施工時發(fā)現(xiàn)溶洞,急需找到解決的辦法。
……
從現(xiàn)場技術員到公司總工程師,田世寬這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工程人,總是任勞任怨、步履匆匆。
不久前,這里的路基在碎石樁施工完成后,地面出現(xiàn)了24處塌陷,經(jīng)現(xiàn)場查勘發(fā)現(xiàn),地面下為溶洞,最大的溶洞開口面積為4平方米,深度為4米。“地面下有溶洞,老辦法已經(jīng)行不通了,必須趕緊想辦法。”田世寬接到電話后,即刻從貴州趕往廣西。
作為一公局集團的特級專家、中交集團的路基專家,田世寬在四公司有“救火隊長”之稱。不論是2015年的貴港船閘公路改線項目、2016年的欽靈一級路項目,還是目前正在施工的廣西荔玉3個項目和深圳公常路項目,每當遇到難題,幾乎都會出現(xiàn)田世寬在現(xiàn)場忙碌的身影。
“50多歲了,還經(jīng)常自己一人去趕火車,1個月起碼有20天在項目。”荔玉20標項目負責人唐云對這位領他入行的師傅,打心底里佩服,但他無法理解,年過50的田世寬為什么還要這么拼命?
“賦予我的職責就是對工程負責,不去現(xiàn)場談何負責?”
這是田世寬的回答。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他一直感念自己常懷“走鋼絲”的心態(tài)。
2009年10月,田世寬是蘭渝鐵路項目的總工程師,當時的控制性工程南充嘉陵江特大橋,不僅是四公司第一座特大特長鐵路橋梁,也是第一座真正的深水基礎。
“第一”意味領域的陌生,經(jīng)驗的欠缺,田世寬每走一步,都感覺如履薄冰。面對眼前滾滾江水,他始終保持著敬畏之心,在建設大臨設施鋼棧橋時,幾乎每天吃住在現(xiàn)場。
施工期間,嘉陵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沿線所有其他標段的鋼棧橋全被洪水沖毀,唯獨項目的鋼棧橋,在洪水肆虐中堅挺不倒。田世寬記得尤為清晰的是,第二天一早,洪水消退,顯露出來的棧橋橋面上出現(xiàn)了幾十只鴨子,它們正是依靠著棧橋的保護,幸存下來。此情此景,讓田世寬對工程質量和個體生命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的體悟。
自此之后,蘭渝鐵路的業(yè)主開始對田世寬和他的團隊刮目相看,在關于嘉陵江特大橋的設計優(yōu)化上,更是給予了極大支持,讓項目節(jié)省了1個億的水中措施費投入。田世寬和他的團隊,也因此獲得了一公局連續(xù)幾年空缺的合理化建議特等獎。
田世寬說,他一輩子只干了“工程”這一件事情,希望自己能做到極致。
來 源 | 四公司
供 稿 | 歐其錦
責 編 | 龍元元
執(zhí)行副主編 | 張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