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公局導讀 8月16日,交通大模型創新與產業聯盟成立暨交通大模型建設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標志著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建設從分散探索邁向協同共建的新階段。本次大會由交通運輸部指導,聯盟理事長單位中交集團主辦。聯盟首批單位共55家,涵蓋行業企業、人工智能公司、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覆蓋公、鐵、水、空、郵、綜合交通等領域,貫穿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全產業鏈,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社會合力推動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落地的重要支撐。
上月底,國務院審議通過《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形成以創新帶應用、以應用促創新的良性循環,為“人工智能+”行動按下了“加速鍵”。交通運輸場景多元、數據豐富、市場廣闊,是“人工智能+”行動的重要先行領域。
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是交通運輸行業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的重要舉措。當前,“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處于應用落地的關鍵窗口期,聯盟將成為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的“主力軍”,和推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的重要力量。
作為聯盟理事長,中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表示,中交集團作為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充分發揮全交通、全城市、全水域、全綠色、全數字,大海外、大裝備、大產業、大融合,科技創新型、綜合交通型、新質基建型、全球領先型、融合發展型“五全四大五型”領域一體化、綜合化、集成化系統優勢,將科技創新與數智融合作為核心抓手,在交通強國的實踐中錨定“數字中國”戰略方位,勇做技術創新“先行者”;順應“產業升級”發展大勢,勇做場景落地“示范者”;扛起“協同發展”使命責任,勇做生態共建“賦能者”,持續貢獻中交方案、中交智慧、中交力量。
針對交通大模型創新與產業聯盟未來發展,宋海良提出五點倡議。一是攻堅核心技術,共構自主創新“新高地”;二是激活場景應用,共育價值轉化“動力源”;三是融通產業資源,共建開放共享“大生態圈”;四是筑牢安全防線,共織風險防控“防護網”;五是規范聯盟治理,共筑長效發展“壓艙石”。中交集團將以聯盟成立為新起點,秉承“行業有需求、中交有優勢、雙方有共識、雙向有奔赴、合作有共贏”的新理念,奮力譜寫我國交通事業“數智引領、融合共贏”新篇章。
聯盟將重點聚焦核心技術攻關、場景落地應用、產業資源共用和安全治理體系建設。聯盟成員涵蓋產學研用全鏈條,未來將共同突破交通大模型訓練、多模態數據融合等關鍵技術難題。近期,聯盟將依托各成員單位資源和力量,啟動系列重點工作,包括制定交通大模型領域統一的技術標準、應用規范及行業準則等;圍繞數據治理、模型算法、數據—模型融合機制等開展聯合研發;針對交通領域高頻剛需場景,開發技術適用、具備實際應用能力的大模型智能體;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等重大任務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產品研發與服務運營體系。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負責人出席會議并發言。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裴岷山主持會議。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職業資格中心、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中國交通報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國數聯物流信息集團、中國民航信息科技集團、中郵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黑龍江省交通投資集團、陜西交通控股集團、山東省港口集團、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郵電大學、同濟大學等50多家單位參加啟動儀式。會議期間,成員單位圍繞大模型前沿技術及應用開展了深入交流,深度探討了交通大模型的技術難點與未來方向。
來源:中國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