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八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塔吊的鐵臂在晨光中緩緩揮動,混凝土泵車向藍天舒展它的長頸,每一根樁基的延伸,每一堵磚墻的壘砌,都在為千萬個家庭的夢境筑基。
一張張青春的笑臉,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無不洋溢著“家”的溫馨,“心”的聚力。
讓我們一起走進中鐵·拾貳宸項目部,解析“家文化”賦能團隊建設與項目管理提升的魅力。
01情緒價值:眼里有活兒,心中有家
“我們項目總的來說還是年輕人居多,我們參加工作那會兒主要關注如何提高收入,而現在的員工除收入之外對情緒價值、團隊氛圍也十分在意”,拾貳宸項目經理冉立說道。拾貳宸項目現有員工3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在項目經理看來如何完成項目團隊的淬火成鋼是至關重要的。在公司收入分配機制已經很完善的情況下,經濟層面的激勵機制相對比較弱化,而情緒上的價值、個人受關注度、家庭氛圍感營造顯得更為重要。
領導班子是項目的家長,員工是家庭的成員,大家從不吝嗇夸贊與鼓勵。正是這種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讓拾貳宸項目的工作群十分活躍,“今天我完成了一層樓板的澆筑,明天他處理了一項安全隱患”大家都可以在群里暢所欲言,這種把工作當作朋友圈“集贊”的行為不僅收獲了個人的曝光度、成就感,也有便于項目領導對一線進度的把控與了解。項目書記瞿華說: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我們的員工都很開朗、很有干勁兒,對于特殊情況加班很晚的員工,我們還會私聊關心慰問,這種感覺就好比家里長輩伸手過來的“摸摸頭”。為了更好的凝心聚力,樹立優良工作作風,項目還設立員工風采展示板,通過爭先評比、榜樣看齊的方式不斷激勵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徹底擺脫事不關己、多做無益的消極冷氣,讓員工真正做到眼里有活兒,心中有家。
02麥子熟了:特殊的請假理由,準!
當盛夏的陽光炙烤著工地上的腳手架時,遠在1200公里外的河南麥田已泛起金色波浪。“瞿書記,我家麥子熟了我想請假回去幫忙搶收”,這句緊張又有點不好意思的聲音打破了辦公室片刻的寧靜。請假的這名員工叫張振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河南小伙兒,現任拾貳宸項目生產副經理。項目書記瞿華回憶到: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請假理由,當時也很是震驚,雖然項目施工生產也在關鍵時期,但想到20畝麥子亟待收割,農業生產耽擱不得,我還是給他批了假。張振山請假回家的這段時間,他手里的工作也沒耽擱,項目同事們主動補齊補位,填補工作缺口,從某種意義上講同事們也參與了這場“助農”活動,大家在工作群里還開玩笑的問上一句“今天割了幾畝?”。混凝土要凝結,人心更要凝聚,來自項目與同事的關懷遠不止于此,鋼筋水泥與麥穗的芳香在此刻交融,這是一份獨屬于建設者的浪漫。
拾貳宸項目關于“家文化”的營造從根本上講就是集體情緒價值的傳遞。在艱苦緊張的一線施工環境中,構建屬于項目的家庭氛圍不僅有助于工作壓力的轉化和團隊人心的凝聚,更有助于團隊士氣提振,促使項目管理效能間接提升。聚火為家的溫柔與施工生產的忙碌在淬火爐中有機融合,使得拾貳宸項目最終熔煉出一支具有鋼鐵意志的隊伍。
03降本增效:革新管理模式,尋找增收密鑰
項目管理一方面靠的是人員實施,需確保員工的管理主動性與清晰的責任架構;另一方面,嚴格的標準控制、精細的成本測算、整體的決策部署、優秀的經驗做法,才是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的關鍵。拾貳宸項目經理冉立說到:“要實現項目降本增效、效益提升,我覺得落腳點應該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多從自身找問題,從問題找方法,數據精算、材料控制、分析糾偏是關鍵”。
算力筑基,通過三重對比建立動態工程量據庫。“實時精準的工程量計算是我們項目控制成本的前提與基礎,也是多個部門共同編寫的核心字典”,項目經理冉立介紹工程量計算是拾貳宸項目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工程部手動計算、商務部廣聯達建模計算、分包隊伍計算得出三個工程量在進行對比分析,查漏補缺。通過“人工計算—模型校驗—分包復核”的三重對比機制,構建具有實時更新能力的動態數據庫,為拾貳宸項目在成本管控工作上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策劃關門,嚴格控制機械設備使用時間周期。“我們應該多思考周轉材料、機械設備怎么按時退場,這部分成本是日常管理過程中較容易把控的”項目經理冉立在訪談中提到。項目在周轉材料、機械設備成本控制方面嚴格按照策劃周期執行“退場關門時間”政策,提前干預因工期原因造成的設備窩工,確保從根源上減少租賃費用支出。除此之外設備操作人員的工資也是一筆不可忽略的費用,要加強作業效率與監督管理,讓成本控制落到實處、細處。
控損增效,創新樣板交底模式精準卡控材料損耗。“從以往經驗和實際施工中來看,裝飾階段的材料損耗往往比主體階段更難控制,我們不能完全參照常規的損耗標準,要實事求是的分析,不要因數據差異規避實際問題”在材料損耗方面項目經理冉立是這樣說道的。為了更加直觀的反應材料在不同施工部位、以及不同條件下的損耗率,項目提出了“室內資料交底+實物樣板交底”相結合的創新交底模式,通過指導施工先建立樣板,再測算樣板材料損耗率,得出控制標準,讓班組管理人員與一線工人參照此標準施工。這種方法不僅讓一線工人真正理解到了項目的施工工藝要求,也為項目在施工源頭上節約了成本、避免了材料浪費。
04主動創效:常態經濟分析,過程糾偏斧正
糾偏引擎,高頻次經濟分析結果快速指導現場。經濟分析與問題糾偏是項目降本增效的核心手段。在拾貳宸項目,為了能讓經濟分析的結果快速指導現場施工調整,達到過程糾偏、降本增效的目的。項目采用“單結構+單工序”的分析模式進行節超分析,建立標準區和非標準區模型,強調分析的及時性與準確性。項目工程部代洋說:“打大體積混凝土的時候我們基本上打一次分析一次,在工作群里大家把今天的澆筑數據發出來,一起測算分析,基本上很快就能找到問題并指導下一次施工作業”。除了混凝土澆筑,通過高頻次的經濟分析項目部還發現多個造成損耗的問題,例如鋼筋庫存盤點時半成品鋼筋的遺漏;加氣塊的橫向或豎向存放造成材料運輸的損壞;混凝土串標號澆筑的成本控制等。及時的經濟分析與問題糾偏,為項目在材料與工藝做出了對應調整,最終在成本控制上取得顯著效果。
經濟共享,主動創效共享超額分配紅利。拾貳宸項目大力宣貫“共同利益體”理念,通過經濟活動分析透明化來強化全員責任意識與創效動力。項目部堅持每半年通過項目經理辦公會向全體員工公開項目管理成本、利潤構成等核心經營數據,讓員工清晰看到團隊運營的真實投入,強化員工勤儉節約和主動優化工作流程意識;同時,以專項說明超額利潤分配規則與實現路徑(如成本節約貢獻折算比例),將“干得好就有共享收益”的承諾具象化,有效點燃了團隊追求卓越的內生動力,推動員工從“被動執行”向“主動創效”轉變。
團隊淬火滋養全員動能,家庭關懷盡顯凝聚溫度;降本增效點燃創效引擎,經濟分析突破成本困境——這四維鋼筋已熔鑄成拾貳宸項目部“勁往一處使”的鋼鐵脊梁,當最后一立方混凝土完成澆筑時,它凝結的不僅是砂石水泥,更是烙印在每道工序里的“家文化”生產力,團隊攜手并進的“向心力”。
來源:黨委工作部 李培祎編輯:劉夢喬校稿:張若男審核: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