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七局西鐵工程公司● 快訊 7月31日,隨著“醒獅6號”盾構機刀盤破土而出,標志著公司承建的佛山地鐵四號線綠島湖北站至綠島湖中站區間(簡稱“綠綠區間”)右線隧道順利貫通。至此,該區間雙線隧道宣告全面貫通,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
綠綠區間右線隧道全長1.75千米,由1167環管片精密拼裝而成。該區間地質條件之復雜堪稱全線之最,是名副其實的“地質迷宮”。隧道穿越松散素填土、流塑狀淤泥質土、粉質黏土、高滲透性粉細砂層及軟硬不均風化巖層等多元復合地層,其中上軟下硬地層占比超60%,地層性質突變點(交接帶)多達95處。這些“突變點”極易引發盾構姿態失控、隧道涌水涌砂及地面沉降塌陷等風險,對隧道結構穩定性和防水性能構成嚴峻挑戰
區間水文環境同樣險峻,地下水與綠島湖等地面水系存在水力聯系,孔隙潛水與基巖裂隙水相互補給,形成異常充沛且壓力遞增的地下水流。高水壓不僅沖擊盾構密封系統,更大幅增加了掌子面失穩、隧道涌水涌砂及地層坍塌的風險。此外,施工還需克服長距離軟弱地層掘進、密集穿越建筑群、高壓電塔群、并行高壓燃氣管以及長距離水面下掘進等高風險挑戰,施工組織難度極大。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項目部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精準打出“技術組合拳”,從設備選型、方案反復比選、人員配置、地質補勘和交流學習等多方面做足準備工作,為區間隧道順利掘進貫通打下堅實基礎。其中,在集團公司范圍內首次應用泥水+土壓雙模盾構施工技術成為制勝關鍵。該技術實現了兩種模式的高效無縫切換:
土壓平衡模式:適用于強中風化巖層、黏性土、粉質土地層,操作便捷、成本可控,效率優先。
泥水平衡模式:專克富水砂層及高水壓地層,通過精密調控泥漿壓力,能有效平衡掌子面水土壓力,顯著降低涌水涌砂風險,并大幅提升沉降控制精度(尤其在穿越綠島湖水域時,地表沉降被嚴格控制在3毫米以內,較土壓模式精度提升40%)。
這種“一鍵按需切換”的靈活性,確保了盾構機在95處地質突變點實現“零卡頓”平穩推進。在富水砂層區段,盾構機更以35-50mm/min的穩定速度掘進,單日最高進尺達10環(15米)。
在安全質量方面,泥水模式同樣優勢顯著。通過實時監測泥水壓力與流量,成功預警并規避了多次潛在涌水風險;結合同步注漿與多孔管片環箍注漿止水技術,實現了隧道管片“零滲漏” 的優異成果。下穿綠島湖核心區段時,湖底最大沉降僅2.3毫米,有力保障了水體生態與隧道結構的雙重安全。
此次綠綠區間右線隧道的勝利貫通,不僅是對項目部全體人員卓越專業素養與攻堅克難精神的完美詮釋,更是彰顯公司地鐵隧道施工技術實力的重要里程碑。泥水+土壓雙模盾構機在極端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成功應用,不僅攻克了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施工難題,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更為公司后續同類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項目背景: 公司承建的佛山地鐵四號線4207標段包含2座地下車站及3個盾構區間,線路總長6.80公里。佛山地鐵四號線作為貫穿佛山市中心區域的東西向交通大動脈,其建成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大幅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對完善現代化城市交通網絡、優化區域布局、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內容來源丨佛山地鐵四號線項目部
責任編輯丨沈曈2025年第1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