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五局貴州公司資訊在渝昆鐵路蜿蜒的建設線上,有這樣兩位女職工,她們或許身處不同崗位——一位在施工現場揮灑汗水,一位在筆尖默默耕耘,但她們都以女性特有的堅韌、細致與熱愛,在鋼筋水泥的世界里綻放著獨特的光彩。她們是鋼軌旁的堅守者,是工地上的奉獻者,用青春與擔當,為這條西南交通大動脈注入了溫暖而堅定的“她力量”。
1吳婉婷:柔肩扛起千鈞任
“這份安全生產知識答卷是新年第一份‘作業’,得分直接計入績效考核。”新年復工第一天的晨光剛漫進辦公室,吳婉婷就抱著一摞試卷穿過走廊,同事們笑著接過試卷,心里都清楚,這位安質部副部長又在用她特有的方式,給大家敲響安全警鐘。
從校園踏入貴州公司時,這個扎著馬尾的姑娘曾被打上“吃不消”的標簽。“女孩子哪能扛得住鐵路項目的苦?”工地上的風言風語像沙粒打在臉上,但她攥緊了手里的安全帽:“別人能做的,我只會做得更細。”
她總說:“安全這根弦,松一秒都可能出亂子。”有次暴雨過后,她頂著泥濘在路基段排查隱患,發現一處擋墻有細微裂縫,當即叫停施工,帶著技術員守在現場監測了整整一夜,直到確認加固方案可行才離開。那天她渾身濕透,卻說“只要不出事,這點累算啥。”
除了跑現場,她更懂得“防患于未然”的分量。整理完當天的隱患整改單,深夜的辦公室里,她還在改安全培訓課件。把枯燥的法規條文編成“案例小故事”,用事故模擬視頻代替文字說明,甚至帶著安全員在工地上搞“實戰演練”——讓大家輪流扮演“安全員”和“違規者”,在互動里把規范刻進心里。“光靠罰款沒用,得讓每個人從心里把安全當回事。”
在領導眼里,吳婉婷身上有股“闖勁”:面對新的安全規范,她總能第一時間啃透條文,結合項目實際制定實施細則;遇到棘手的隱患整改,她帶著施工隊逐項攻關,直到所有問題銷號。同事們則說:“跟著婉婷姐干活,心里踏實。她看過的現場,我們都放心。”
從初入職場的青澀到獨當一面的從容,吳婉婷用8年時間證明:所謂擔當,無關性別,只看是否有“把本職做到極致”的韌勁。那些在工地上留下的腳印,在辦公室亮到深夜的燈光,都在訴說著一個普通安全管理者的堅守——用柔弱肩膀扛起千鈞責任,讓“安全”二字在鐵路線上生根結果。
2田小云:隧道深處的青春筆耕者
渝昆高鐵隧道深處,安全帽的燈光刺破幽暗。田小云舉著相機,蹲在剛澆筑完的襯砌旁,追著技術員問:“這個‘二次襯砌’的養護標準是多少?”褲腳沾著泥點,筆記本上已記滿密密麻麻的術語——這是她入職三年來多次深入現場的尋常一幕。
2022年7月加入中鐵五局后,這個年輕姑娘便與渝昆高鐵結下不解之緣。在渝昆鐵路一分部綜合管理崗位上,她琢磨出“三勤三到”工作法:腿勤跑遍隧道每個作業面,眼勤捕捉鋼筋綁扎的弧度、混凝土澆筑的細節,嘴勤纏著工人問流程、追著工程師學技術,再用筆記錄下建設故事,用心傳遞“開路先鋒”精神,用情溫暖一線建設者的心。
“新聞不能過夜。”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有次深夜,隧道順利突破關鍵里程,她抓起相機就往現場跑,拍工人臉上的汗珠,記技術人員的講解,回到辦公室連夜寫稿,凌晨便將消息發往媒體。入職兩年,她采寫的報道登上《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央視新聞等平臺百余次,讓渝昆高鐵的建設故事走進千家萬戶。
作為分部團支部書記,她總說:“青年在哪,團組織就該在哪。”在黨支部帶領下,她牽頭成立“青年突擊隊”,帶著隊員啃下瓦斯隧道施工的“硬骨頭”;建起“青年圖書館”,組織“書香潤初心”分享會,讓工余時光飄著墨香;夏日送清涼、節日送關懷,籃球賽場上為青年加油……這些事,她做得比誰都上心。
如今,她的鏡頭里有了更多元的畫面,電腦里多了視頻剪輯軟件的快捷方式。“新媒體時代,筆桿子得配上新技能。”她正學著策劃專題、剪輯視頻,想讓更多人看到高鐵建設者的堅守與榮光。
公司優秀見習生、先進工作者,局優秀工會積極分子、通訊員、優秀團干部……面對這些,她翻開工作日志,上面寫著:青春不必驚天動地,在平凡里發光,就夠了。
隧道外的陽光正好,田小云又拿起相機走向施工現場。她知道,渝昆高鐵的鐵軌在延伸,她的青春故事,也正和這條鐵路一起,向遠方生長。
她們以不同的崗位為筆,以共同的堅守為墨,在這條鋼鐵大動脈上寫下了屬于女性的堅韌與榮光。她們的故事,是渝昆鐵路建設史上動人的注腳,更是無數筑路女職工奉獻精神的生動縮影——在筑夢的征途上,每一份付出都閃耀著不可替代的光芒。
供稿:田小云審核: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