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六局太原公司立秋已至,暑氣未消公司所屬各單位建設者
以飽滿熱情和昂揚斗志
在施工黃金期掀起大干熱潮
他們扎根一線用汗水澆筑精品工程他們精益求精以匠心守護安全底線他們爭分奪秒為沖刺全年目標注入強勁動能
康渝一項目部 康渝一項目部承建的西渝高鐵康渝段桃園隧道工程取得新進展。截至目前,桃園二號、桃園三號兩個單線隧道已貫通,桃園一號隧道僅剩余26米開挖任務。該隧道群面臨地形偏壓影響,且桃園一號、桃園二號、桃園三號隧道為小凈距隧道,中巖柱寬度最小凈距僅6.04米。施工中,項目部合理調整施工順序,在中巖柱寬度小于15米范圍內采用三臺階法進行施工,嚴格按照規范循環進尺;實施弱爆破工藝,最大限度減少爆破對圍巖的擾動,降低洞內變形風險;建立隧道間爆破協同機制,確保爆破作業安全有序;加強監控量測及超前地質預報,精確掌握前方地質條件與圍巖動態,為隧道施工安全、優質、高效推進提供堅實保障。項目建成后,將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關中平原城市群之間的聯系,助力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西延項目部 西延項目部承建的西延高鐵11標半封閉金屬聲屏障工程順利完工。該聲屏障采用門式鋼架半封閉結構,全長200米,總高11米,鋼架主體為工350型鋼,屏體為金屬吸聲板。施工中,面對作業時間受限、吊裝難度大、地理條件限制等多種困難,項目部統籌調配各方資源,集中力量破難題、保進度、解民盼,組織100多名作業人員晝夜兼程、交叉施工,如期兌現節點目標,積極回應周邊居民關切,為后續軌道鋪設、聯調聯試及年底全線通車運營奠定堅實基礎。項目開通運營后,西安至延安的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2個半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對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加快構建包海高速鐵路通道,進一步完善優化國家高速鐵路網絡布局、提升陜西省區位優勢和全國鐵路網樞紐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武兩項目部 武兩項目部承建的武兩高速公路復興寺大橋橋面系施工順利完成。為確保橋面施工質量,項目部嚴控混凝土澆筑、振搗、覆蓋養護等關鍵作業環節。施工中,
采用混凝土墊塊支墊鋼筋網片
,通過兩側標高拉線精確控制鋼筋網片頂面標高,有效保證鋼筋網片保護層厚度達標。同時,項目部每推進3-5米即進行平整度檢測,確保橋面平整度符合要求。鋪裝完成后,立即覆蓋土工布并實施灑水養護,保障施工質量。項目建成后,將優化重慶市高速公路網絡結構,提升主城東部區域的路網整體通行效率,加強武隆、南川、涪陵三地經濟聯動,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勐綠項目部 勐綠項目部承建的勐綠高速公路撮洛3號大橋工程正在加速推進。該橋為勐綠高速公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全長326米,橋跨布置為(86+148+86)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連續梁跨越溝谷。大橋每個主墩T構共18個標準對稱節段,施工采用掛籃對稱懸臂澆筑。面對溝谷地帶的復雜地形挑戰,項目部積極推動設計優化,通過縮短現澆段長度、調整合龍方案等技術措施,成功攻克施工難題。為確保工程進度,項目部倒排工期,將施工組織計劃分解到日,并嚴格進行日計劃考核,有力保障計劃落實。項目建成后,將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與東盟開放合作、維護國家安全和西南邊疆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水紅項目部水紅項目部承建的水紅鐵路應急防洪工程正在加速推進。截至目前,
施工便道已全部完成;三電遷改防護1057米,設備遷改防護624米;人工挖孔樁累計開挖600米,成孔44根,澆筑34根;邊坡及擋墻錨網噴加固1700平方米
。施工中,面臨交通運輸不便、地質條件復雜、雨季降雨頻繁、既有線行車干擾大等多重困難,項目部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設備遷改時序,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及既有設施的影響;強化安全管控,嚴格執行挖孔樁作業規程,加強邊坡支護與臨邊防護,確保深基礎施工安全;加強氣象監測,靈活調整施工計劃,利用晴好天氣搶抓進度。通過科學組織與精細管理,工程質量和進度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建成后,將顯著提升水紅鐵路抗洪防災能力,有效降低因自然災害導致的線路中斷風險,為區域鐵路運輸安全提供堅實保障,助力沿線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國道241項目部 國道241項目部承建的孝義市新安街地下老舊管網及設施改造工程,當前已進入路基整形關鍵階段。該工程西起府南路,沿新安街一路向東,延伸至規劃中升路,全長4.45公里。面對錯綜復雜的地下既有管網、繁重的交通疏導任務等挑戰,項目部精準施策,積極協調各方產權單位,對既有管線人工探挖,科學制定避讓方案;優化分段施工與錯峰作業方案,在路基整形階段同步優化圍擋設置并增設交通指引,確保施工安全有序推進。工程竣工后,新安街將全面實現雨污分流,顯著提升道路排水排污能力,有效降低城市內澇風險。作為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該改造項目將為孝義市經濟社會持續繁榮注入新動能,切實夯實城市“運行底盤”。
南太項目部 南太項目部承建的蘭渝線紙坊隧道接長明洞防洪應急工程正在加速推進。由于既有隧道出口邊坡高差大、坡度陡,坡面風化嚴重,存在巖塊碎石崩塌風險,為消除行車安全隱患,項目增設32米防護明洞。施工中,項目通過采用“承臺梁+樁柱式”基礎結構,創新應用大剛度波紋板作為內模,實現“永臨結合”,采用在洞外同步進行明洞襯砌施工,保障洞內正常行車。與此同時,通過滿鋪固定腳手板、設防護欄桿,嚴格執行“一人一機”“人隨機動”“來車停機避讓”制度等措施,保證施工質量安全。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提升蘭渝鐵路運營可靠性和線路穩定性,保障蘭渝鐵路的行車安全。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有侵權、法律追責)
編 輯:張鵬素材來源:公司所屬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