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武漢電氣化局每天,當天津的晨曦初上,地鐵4號線便如城市的血脈般蘇醒,承載著萬千市民的期待在城市地下呼嘯穿行。在這份精準與安寧的背后,有一支近800人的專業團隊在默默守護——他們是天津地鐵4號線運營維管項目部的“地鐵醫生”們。他們用專業和汗水,為這條貫通南北的地下長龍的每一次搏動都注入了安全與高效的力量。
拓展運營維保市場,是集團公司實現“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發展目標的戰略性一步。2024年3月,為深耕天津區域市場,運營分公司應運而生。以此為依托,一支近800人的龐大團隊迅速組建,在天津地鐵4號線南段設備設施平穩運營的基礎上,成功保障了北段的順利開通,實現了對4號線南段和北段運營設備設施的維管。
這不僅是業務的延伸,更是一場從“建設者”到“守護者”的全面角色升級。項目部管理的范疇如今覆蓋了全線供電、通號、機電、工建四大核心專業,小到一盞照明燈,大到主變電所和信號系統,都在他們的精細化管理之下。這標志著集團公司在地鐵“全生命周期”服務領域邁出了更為堅實的一步。
對于這些“地鐵醫生”來說,他們的信條是“預防是最好的治療”,但當突發狀況發生時,他們同樣是能夠力挽狂瀾的“急救專家”。
卓越的運營,始于對細節的極致苛求。那些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巡檢,才是保障地鐵安全運行的真正基石。
走進轟鳴的環控風機房,隊員們會先在控制柜旋至“本地”并懸掛“禁止啟動”標牌,這是對生命安全的最高敬畏。隨后,他們拿起水平尺,仔細測量巨大的風機機體是否平穩;俯下身,檢查避震器受力是否均勻;打開控制箱,核對運行電流、軸溫和振動數值是否都在安全閾值內。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確保這些“地鐵之肺”在關鍵時刻能可靠運轉。
從轟鳴的風機房,轉場到萬籟俱寂的信號設備室,這里的守護則切換為另一種極致的嚴謹。技術人員必須戴上防靜電手環,因為任何微小的靜電都可能損傷地鐵的“信號大腦”。他們目光如炬地逐一核對聯鎖機上“uRUN”“dRUN”“uS1”等數十個狀態指示燈。每一個燈光的閃爍或常亮,都代表著主備系統是否正常、數據交換是否順暢的精確語言。這,是一場毫米間的較量與微秒級的守護。
然而,即便最嚴苛的體檢也無法完全杜絕所有突發“急癥”。此時,團隊的應急處置能力便成為了保障暢通的最后一道防線。
“報告!朗園站下行站臺整側PIS信息屏突然全黑!”全線運營后不久的一個深夜,一則緊急報告打破了夜的寧靜。PIS信息屏是乘客獲取信息的“眼睛”,必須在首班車發車前恢復!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立即展開,項目部迅速申請臨時搶修“天窗點”,通信專業的搶修隊伍火速集結。最終,故障被精準鎖定——一根從通信機房到站臺的通信光纜內部出現了問題。只見小街通信工區工長拿出光纖熔接機,在微米級別的光纖纖芯上進行著“穿針引線”般的精細操作。直到清晨的第一班列車平穩進站,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到站信息,隊員們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休息。
如果說PIS屏黑屏考驗的是團隊的速度,那么另一項“疑難雜癥”則展現了他們攻堅克難的智慧。運營期間,車站的專用通信電源UPS,會頻繁提示“市電峰值過壓”告警,如同心臟病人一樣在市電和備用電池間“心率不齊”地切換,嚴重影響系統穩定。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零件故障,而是一場無形的“頻率共振”。通過理論分析和示波器現場測試,項目部技術專家們抽絲剝繭,終于揭開了謎底:電網中一種頻率約8992Hz的微小諧波,恰好與UPS設備自身9000Hz的工作頻率發生了“沖突”。面對這個深度的技術難題,團隊展現了非凡的創造力。他們聯合供電專業,通過開啟有源濾波器調整電網“節拍”;同時,在UPS側增加濾波電容,主動改變自身“頻率”。一套精準的“組合拳”,徹底根治了這一頑疾。
這些生動畫面背后,是堅實的數據做支撐。
開通即穩定,源于“源頭體檢”
北段的高質量平穩開通,離不開前期扎實的“體檢”工作。團隊提前對北段展開了
3441次地毯式問題排查,累計發現并記錄
11,485條潛在問題并逐一銷項。
海量巡檢,防患未然全線貫通后,機電專業巡視已近
8.7萬項次,通號專業檢修近3.7萬項次,工建專業線路檢查里程累計超過
1700公里。全線高效響應,保障城市暢通
供電專業接報的70項故障實現100%修復;機電專業接報的
超6100項故障,修復率持續保持在
99.9%以上。從建設一條線到守護一座城他們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集團公司“匠心智造、電化先鋒”的
企業使命 天津地鐵4號線維管團隊的故事,是“了不起的地鐵”背后一個生動的縮影。他們是城市地下動脈最忠誠的守護者,正用專業、嚴謹與奉獻,書寫著保障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的新篇章,也為企業在運營維保領域的未來發展,描繪出了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
來 源:城鐵分公司
責 編:頊澤坤
審 核:賀玉琴、耿直
審 定:張陜峰
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