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七局五公司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當前,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有些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尚未根除,在減負工作中玩起“變裝游戲”,讓文件變色、會議變形、調研變裝,成為一種隱形負擔,繼續困擾著基層干部。
表面上看,一些地方的紅頭文件大幅減少,實際上只是將“紅頭”換了門面,以情況簡報、征求意見、微信指令的形式出現。這些脫去“官袍”的文件,打著“特急”“加急”的旗號,內容卻充斥著“提高站位”“強化認識”等空泛要求,關鍵時刻變成問責的“尚方寶劍”。原本應該精簡的會議,被拆解為學習培訓會、工作調度會、現場交流會等會議,以及名目繁雜的論壇、研討等活動。有些部門為了表面上減少督導檢查,經常以調研之名行督導檢查之實,預設路線、提前通知、過度準備,結果調研淪為“精心設計的表演”。
隱形負擔的產生根源仍在政績觀偏差。一些領導干部過于追求表面文章和政績工程,習慣拍腦袋決策,忽視工作方式方法創新,以文件落實工作,大小決策事項都甩給會議討論商定。有的部門服務意識和大局觀念缺失,本位主義嚴重,只關注自身利益和權力行使,制定工作方案時存在主觀臆斷傾向,提出的政策措施與基層實際條件存在明顯脫節,執行標準與基層干部操作能力不匹配,最終工作成效與群眾現實需求形成落差。上級部門之間職責重疊、任務重復,導致工作指導和行政指令界限模糊,對同一事項多部門反復調研,出了問題還以已經督導檢查為由把責任推給基層。
當上級部門將發文數量、會議密度、督導檢查強度等指標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主要標尺時,基層干部面臨的已非工作質量和效率問題,而是關乎個人職業前途、升遷仕途的“重大抉擇”,不得不在“高度重視”與“靈活把握”間走鋼絲,在“絕對服從”與“務實變通”的夾縫中艱難選擇。隱形變異的形式主義,不僅造成行政資源的嚴重浪費和空轉,還導致基層干部疲于應付形式化任務而疏于民生服務,最終使減負效果大打折扣,挫傷基層干部的工作熱情,辜負群眾的殷切期盼。
“治病需治本,除害要察源?!睆母旧辖鉀Q隱形負擔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在文件管理上,建立并實施文件“雙備案”機制,將白頭文件與紅頭文件納入同等監管范疇,嚴格審核文件內容,確保言之有物,避免空洞無物、泛泛而談,增強文件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會務管理上,推行會議預算制度,嚴格控制年度會議總量,探索會議效能評價體系,精簡會議數量、提升會議質量。在督導檢查上,徹底轉變機關部門工作理念和服務思維,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四不兩直”,堅持無事不擾,嚴控督導檢查頻次,堅決糾治借調研之名行督導檢查之實的行為。
糾治隱形負擔,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挖問題根源,鏟除形式主義變異問題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密切關注“疊床架屋”式的發文、“擊鼓傳花”式的開會以及“蜻蜓點水”式的調研等苗頭性、傾向性、隱蔽性問題,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減負“藥方”,精準施治,遏制形式主義新風向。針對基層減負的政策措施,通過意見箱、網絡舉報平臺、聽取干部群眾意見建議等方式,揪出千變萬化的形式主義,使其無所遁形,讓基層干部在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改善民生的征途上,既擁有輕裝上陣的活力,又具備負重前行的底氣。
轉載自:共產黨員微信公眾平臺
來 源 | 黨委工作部 編 輯 | 王詩曼 審 核 | 田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