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7月26日,公司承建的太原西山地表水廠供水工程管隧施工一標段迎來重大突破——供水隧道進口至1號斜井小里程順利貫通,成為全隧首個貫通的作業面,為后續全隧貫通及供水管道鋪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設者慶祝進口至1號斜井小里程貫通
太原西山供水隧道全長13248米,公司承建的一標段隧道正線全長5992米,設置1號斜井輔助施工,其中進口至1號斜井小里程長3902米。隧道主洞采用三心圓斷面形式,寬度為9.3米,高度為7.65米。隧道地質條件復雜,存在斷層破碎帶及涌水突泥風險,施工中下穿太古供熱隧道、太古高速西山隧道等多處不良地質段,涉及轉彎加寬段、泵站及交叉洞室等復雜結構挑戰,且轉彎加寬段斷面大、段落長,施工組織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施工現場航拍圖 施工中,項目團隊不斷優化施工組織,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將正洞和斜井分成3個作業面同時組織施工,通過配強資源設備、實行工序平行作業、
關鍵工序領導帶班 、精細化管理等舉措,嚴格卡控每道工序節點,形成超前加固、開挖、支護、二次襯砌等均衡生產、整體推進的有序施工格局,確保隧道高效掘進。
供水隧道1號斜井 在下穿太古高速西山隧道施工時,項目團隊結合供水隧道特有的弧形隧底及深仰拱特點,科學調整開挖方法,采用懸臂掘進機銑挖結合破碎錘開挖工法,嚴格控制每循環開挖進尺深度,并實施全過程洞內監測,最大限度減輕對既有隧道的擾動。
破碎錘開挖施工 面對復雜地質施工難題,項目團隊嚴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勤量測、緊襯砌”原則,依據圍巖級別靈活運用全斷面法和臺階法施工;投入大型專用機械,構建“鉆、裝、運、支、襯”全流程機械化作業線,提高施工效率;同時采取“注漿加固+改善構造+柔性支護+底部加強”的綜合處理措施,動態調整優化爆破及支護參數,有效防范了圍巖變形風險。
初期支護拱架安裝 在安全管控方面,項目團隊實施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將作業區域劃分為10個網格單元,每個單元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實現作業現場的全方位、全時域安全監控。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和預警系統的聯動應用,構建智能化隱患排查體系。同時,建立“獎優罰劣”的雙向激勵機制,推動全員安全責任落實,為現場施工筑牢“安全屏障”。
建設中的供水隧道太原市西山地表水廠供水工程是保障太原城市供水安全、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
通過供水隧道內的輸水管網將引黃工程掃石站的黃河水及汾河二庫上游的優質原水輸送至西山地區
。項目建成后將徹底解決西山高地長期面臨的供水難題
,實現24小時穩定供水。
其配備的三趟管線還可直接向北排洪渠、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等河道補充生態用水,實現“優水優用、分質供水”,
對于顯著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促進地下水涵養與晉泉復流,推動西山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圖文編輯:李佳佳 樂欣榮 張 鼎
圖文校對:劉明川誠 信 創 新 永 恒精 品 人 品 同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