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四局集團第七工程分公司7月25日中鐵四局七分公司舉辦“第四屆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活動日”
公司16名優秀工程技術人員
薈萃一堂共享屬于奮斗者和追夢人的榮光
他們是企業發展的硬核力量
他們是企業前行的價值引擎
在最艱苦的環境中奮斗
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堅守
他們用實際行動有力詮釋了
最美的青春在一線最美的青春是奉獻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公司黨委宣傳部聯合技術管理部
推出第四屆優秀工程技術人員風采展
第一期展示人員為:夏旋旋、楊元芳、周先爭、馬龍超
夏旋旋 夏旋旋,畢業于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先后參與青島地鐵二號線西延段、西成鐵路等項目建設,現任西成鐵路1標項目二分部工程部技術主管。
技術護航:將知識實踐化解施工壓力
他始終扎根一線,為現場施工提供優質的技術保障。其中,青島地鐵2號線西延項目小港站周邊環境復雜,建筑物密集,他和團隊通過對敏感區域精準控爆的研究,實現了超大豎井全斷面一次爆破開挖,提高了施工工效,成功解決了周邊環境復雜,大斷面開挖施工技術難題,達到了快速、安全、經濟施工目標,同時有效減弱了爆破有害效應帶來的施工輿情壓力,豎井順利落底比原計劃工期節省1個月時間。
主動作為:優化設計助力降本增效
在參建西成鐵路項目期間,他憑借細致嚴謹、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不斷破解工程難題。他全力汲取知識養分,每日鉆研施工規范和圖紙,主動協助項目總工開展二次經營工作,根據實際施工遇到的難題,對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仔細研究優化,積極推動設計變更,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研傳并舉:從解決難題到培育人才
他以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積極參與專利和工法的研發工作。他先后參與2項已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以及1項已授權的發明專利。他作為第一執筆人,所撰寫的工法通過了2021年安徽省省級工法的評審。他不僅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還致力于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在任職技術主管期間,他對基層技術人員進行“傳、幫、帶”,積極組織各類培訓及相關技術能力提升活動。先后榮獲公司優秀青安員、先進生產(工作)者、明星師徒等稱號。
▲夏旋旋進行技術培訓
楊元芳 楊元芳,畢業于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專業,先后參與了蘭新鐵路、商合杭鐵路、萊榮鐵路、崇憑鐵路、西成鐵路等項目建設,現任西成鐵路1標項目經理部工程部主管。
戈壁埋種:勤跑現場筑牢內業基礎
她入職后便扎根戈壁,自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擔任蘭新鐵路甘青段項目經理部三工區工程部資料員。工作中,她熟記圖紙及相關驗標,勤跑施工現場請教學習,從最初的懵懂無知到得心應手,最終獨立完成項目檔案編制工作,所做內業順利通過靜態驗收,向業主、鐵路局移交項目檔案1400余卷。
篤行不怠:腳踏實地獲得多方認可
2016年,她參與了商合杭巢湖北制梁場取證工作,主責箱梁技術檔案的編制,針對箱梁專業性強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她對接試驗,統籌物資,努力鉆研學習,在最終認證過程中,檔案無一扣分項,得到了局投產鑒定組專家和其他領導的一致肯定。她在商合杭擔任資料員和信息化管理員時,成功使項目的鐵路管理系統平臺以及內業管理從考核倒數逆轉為第一名。
開花結果:不忘初心實現自我價值
楊元芳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2012到2025年期間,完成項目檔案的編制5800余卷,完成向各個業主及委管單位的檔案移交4500余卷,其中寶蘭項目檔案參加了國家檔案驗收,經過為期三年的預驗、初驗、終驗,在2024年11月順利通過驗收;在公司舉辦的首屆項目工程部資料員培訓班擔任了鐵路項目檔案的培訓老師。因表現優異在2018年轉為正式員工,先后榮獲公司優秀勞務技術人員、公司先進女職工等稱號。
▲楊元芳整理內業臺賬
周先爭周先爭,畢業于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與橋梁專業,現任西成鐵路1標項目二分部商務主管。
扎根一線:專業堅守促生產
他參與了吳定高速、太鳳高速、西成鐵路等項目建設。從一線技術攻堅至成本管控統籌。任職技術員期間,他參與編制了《黃土隧道臺階法施工專項方案》,方案中的“短開挖、快支護、勤量測”工藝,有效縮短了初期支護閉合時間,抑制了拱頂沉降速率。
勤奮不倦:勇于創新保施工
2020年,他參與太白至鳳縣高速公路巖石隧道施工。相較于黃土之“軟”,此處石英砂巖單軸抗壓強度高達180MPa,傳統爆破工藝經常導致超挖超標。他與項目技術團隊積極應用“光面爆破結合液壓破碎錘輔助開挖”工藝,通過精確計算裝藥量、優化炮孔布置,將超挖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同時,他主導建立隧道地質超前預報體系,綜合運用地質雷達與超前鉆探技術,成功預警斷層破碎帶1處,規避了重大安全風險。
恪盡職守:精打細算創效益
2022年,他在西成鐵路從事商務工作,參與構建“量價雙控”成本管理體系,于“量”的維度,借助BIM模型優化鋼筋下料方案,降低鋼材損耗率1.2%;于“價”的維度,建立材料價格動態預警機制,結合季節性運輸成本波動,預先鎖定水泥、鋼材等主材采購價格,有效節約成本。同時,參與2次設計優化經濟性論證,其中“隧道棄渣資源化利用方案”大大降低了棄渣運輸成本,并減少生態擾動,實現工程效益與環保效益雙贏。
▲周先爭查找運距資料
馬龍超馬龍超,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現任西成鐵路1標項目一分部技術員。
精進技藝:在學練互促中鍛造過硬本領
入職后,他對站場路基關鍵工序及質量控制要點進行系統性學習,不滿足于“會操作”,更追求“懂原理”,聚焦學習地基處理、路基填筑、邊坡防護等核心工藝。他逐步提煉出“三測兩復”工作法——初次放線后交叉復核、工序交接時雙向驗證,將郞木寺車站道岔區、站臺墻等關鍵部位的測量精度牢牢控制在毫米級。
扎根現場:用高標準守護工程質量
2025年5月,西成鐵路1標郎木寺車站進入場地移交的施工關鍵期,他在此階段嚴格執行“三查四對”:開工前系統核查圖紙參數、施工方案與技術交底文件,筑牢前期基礎;施工中逐項核對軸線位置、標高控制、尺寸偏差及工藝標準,實時把控過程質量。他以專業與嚴謹,為車站場地按時移交保駕護航,在高原鐵路建設工地上書寫著屬于青年建設者的責任與擔當。
堅守一線:發揮才智做好技術保障
他發現站場排水系統與路基填筑的測量放線存在重復作業后,當即梳理流程、合并工序,用一次精準測量同時服務兩項施工,將原本2小時的工作壓縮至1小時。這些源于現場的“微創新”,不僅為班組有效減負,更提前規避了重復施工可能帶來的誤差風險,讓技術保障真正成為推動施工的“加速度”。
▲馬龍超在重力式擋墻測模板標高
編輯策劃:黨委宣傳部 技術管理部
審 核:方榮才
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