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隧道公司編者按時序更替、華章日新。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各崗位涌現出一批
對企忠誠、愛崗敬業、勇于創新、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的優秀職工,他們專注事業、向陽而生,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公司微信將持續展播先進典型事跡,以先進事跡感染人、感召人,營造學習先進典型、崇尚先進典型、爭當先進典型的良好氛圍,凝聚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拜曉亮堅守一線 不斷突破
用心澆灌公司專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
拜曉亮,男,1984年4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公司“一炮一設計”小組負責人、沿江項目副經理。
一、深扎一線,在困境中“播種”專業信念
參加工作十七載,拜曉亮始終深耕于隧道施工領域,從技術員起步,他深知
核心技術必須根植于現場。
2020年,公司啟動隧道超欠挖控制攻關課題,面對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拜曉亮主動請纓擔負課題攻關任務。接手任務之初,他深感“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帶領團隊地質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對隧道超欠挖問題進行全面調研和分析。通過調研他了解到,隧道鉆爆絕非簡單的炸藥堆疊與引爆,以往粗放式的爆破方式,炮眼排列如同千篇一律的模板,藥量配置更是“憑經驗估算”,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要么超挖嚴重,噴射混凝土如同無底洞般填補,浪費巨大;要么欠挖頻發,后續處理費時又費力;更有甚者,爆破震動超標,對巖體及鄰近構筑物造成潛在損傷,令人扼腕嘆息。
“有問題,必有答案。”
秉持這一信念,拜曉亮帶著問題探尋答案。從超欠挖控制技術實施方案制定之初,他便帶領團隊深入查閱了大量資料和論文。時間緊迫,團隊成員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工作,半個月內研讀了300余篇相關技術文獻、4本專業爆破書籍。技術實施方案歷經17次反復修改,最終形成《隧道公司“一炮一設計”實施方案》,
創新性提出“量體裁衣、因巖施爆”的隧道光面爆破設計理念
,為后續圍巖超欠挖控制鋪好道路,一炮一設計工作蓄勢待發。
二、數據“蹲守”,在堅守中“破土”專業創新
“一炮一設計”理念作為破舊立新的利器,它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隧道鉆爆法施工領域技術創新的大門。
2021年渝湘項目開工后,拜曉亮第一時間帶領團隊深扎項目,解決隧道超欠挖難題。為了摸清每一個環節的真實狀況,他們與工人師傅同吃同住同作息,工序排到幾點,他們就提前一小時到位蹲守,風雨無阻、寒暑不避。白天黑夜緊跟鉆孔裝藥全過程,眼盯、手記、心算,不放過任何一個參數細節,遇有不懂的趕緊向現場老師傅請教。拜曉亮至今還記得有工人問他:“你們干技術的不在辦公室坐著看圖紙,來這受這個洋罪干啥?”這樸素的疑問,更堅定了他
用數據說話、靠實踐破題的決心。
一個循環又一個循環,拜曉亮帶領團隊從施工放樣、鉆孔裝藥、排險作業、超欠挖掃描、爆破效果分析到爆破參數優化,每一個細節全程跟蹤、每一個環節掌握透徹。他深知,
只有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和反復驗證,才能拿到最真實的一手數據,才能真正將“一炮一設計”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這份近乎偏執的堅守,終于迎來破曉。在渝湘項目攻堅期間,團隊創新性地研發出一種周邊孔間隔裝藥輔助裝置,成功解決了隧道周邊孔間隔裝藥慢、操作難的問題,爆破超欠挖控制效果顯著提升,炮孔殘留率由20%提升至90%以上,超挖量由35cm降低至20cm左右,噴射混凝土超耗率由160%以上降低至130%以內,“一炮一設計”的專業威力,在真實的數據對比中展露頭角。
三、堅定突破,在挑戰中“拔節”專業高度
近五年的一線奮戰,拜曉亮帶領團隊先后在渝湘項目、醴婁項目、海南項目、威彝項目和沿江項目開展“一炮一設計”超欠挖控制攻關,累計服務隧道施工單洞總里程40.8km,降低噴射混凝土超耗達30%,節約材料費超過3400萬元。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團隊心血的凝結,更是公司堅定支持專業化發展的碩果。
然而,“追求卓越、專注專業”的基因,讓他永不滿足。為解決傳統導爆索價格昂貴、裝藥不便的難題,2025年3月,拜曉亮再次帶領團隊深入威彝項目九寨隧道現場,蹲點調研、虛心求教、反復推演……
一個多月的執著探索,最終創新性地提出了周邊孔無導爆索間隔裝藥結構,并進行了首次爆破實驗。炮響瞬間,拜曉亮的心也隨之懸起,煙塵散去,他帶領團隊立即查看掌子面,驚喜地發現爆破效果竟優于傳統方法!那一刻的激動難以言表。隨后在沿江項目晏家寨隧道的兩次成功試驗,標志著“一炮一設計”又一次關鍵突破!
拜曉亮十七年的隧道生涯和長期扎根一線的經歷印證:
真正的創新,源于對現場細節的無限追問,源于對精準數據的執著“蹲守”,源于永不言敗、向上攀登的堅韌毅力。
未來,他將繼續帶領團隊,扎根一線、不斷突破,以工匠精神點燃創新之火,為公司專業化發展注入新質生產力!
編輯 | 張星 審核 | 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