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2月28日,隨著80T履帶吊機大鉤緩緩落下吊車出租,將最后一塊橋面板吊裝到位,至此,中國中鐵承建的吉林延長高速蒲煙段六工區輝發河大橋施工棧橋勝利貫通,成為全線首個施工棧橋貫通的工區,為下一步大橋水中基礎施工提供有力保障。此時,操作80T履帶吊司機周衛超心中一塊石頭“咣”地一聲落了地,輕松了好多。
兩個月來,為實現這個目標,他帶著二名年輕的司機,克服冬季氣候嚴寒、作業風險高、設備陳舊等不利因素,24小時不停配合插打鋼管樁、吊大橋一號分配梁、鋪裝橋面板等工序,最終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棧橋施工任務。
去年十月底項目進場后,一公司機械管理部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在了解到項目施工棧橋需用一臺80T履帶吊打樁時,及時從其他項目部協調下來一臺中聯80T履帶吊機吊車司機履帶吊司機,考慮到東北氣候寒冷,施工難度大,打樁作業技術要求高,抽調了素有起重司機中“戰斗機”之稱的技師周衛超前往,同時,還交給他另一項任務,就是讓他利用這次打棧橋樁的機會讓兩名年輕司機好好鍛煉一下技能。
接到任務的周衛超深知此去任務艱巨,不要說干活了,東北這天氣就夠他們受的了。但老橋工的覺悟告訴他不能講條件,必須服從公司的安排,他迅速交接好手中的工作,匆匆整理好行囊,不辭勞累火速趕回鄭州廣武基地,盡可能在履帶吊出發前把設備全方位的體檢一遍。
回到廣武基地后,憑著多年操作起重機的經驗,他仔細地對履帶吊機各受力結構件、鋼絲繩、大鉤、卷揚機等一一檢查吊車,同時對履帶吊進行了全面維護,確保進工地后能正常運行,考慮到東北天氣寒冷,臨行前給履帶吊機的發動機更換了-35度的防凍液,還找了些保溫材料給發動機側面包住給與保溫。一切準備就緒后他跟著這龐然大物一同趕往項目所在地--吉林樺甸。
進入工地,簡單收拾自己的床鋪后,他就跑到機電室了解棧橋施工方案,隨手從桌上拿起筆和紙開始計算,吊機回轉半徑有3米,加上16米的跨度吊距為19米,此時吊機的最大吊重量為9.8t,而震動錘加夾持器、電纜就達到9.4t左右,基本達到滿負荷吊重作業,加上還是水上打樁施工,稍有不慎會導致吊機傾覆的嚴重事故。周衛超心想這活要干下來難度可不小,他知道這是根難啃得“硬骨頭”呀!
回到宿舍后,周衛超把另外兩名司機喊到一起商量 ,一聽滿負荷水上吊重作業,兩名司機都表示從來沒有這么干過,心里沒有把握,產生了想退的念頭。這時周衛超給大家說,按目前了解的情況吊重量應該為95%左右,作業中操作正確,膽大心細,應該還是能干的,并說頭幾根樁他來打,你們在一旁看著就行。
一切準備就緒,首根棧橋樁開打,為確保安全周衛超又對設備做了檢查,確認無誤后他進入駕駛室緩慢地操縱著手柄,吊起震動錘與夾持器,把大臂趴到鋼管樁位置對位、夾緊,這時履帶吊電腦發出“滴、滴”警報聲,告訴司機此變幅狀態下吊重接近上限,隨著指揮員的號令,震動錘開始通電震動,整一旁站著的兩名司機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但周衛超心中有數,只要動作不出錯,應該不會有大問題,這樣的情況他經歷了很多,比如當年鄭州桃花峪黃河大橋、銀川濱河黃河大橋等棧橋都出自他的手完成的。
經過一個小時的持續作業,在電錘與吊機轟鳴聲中,鋼管樁不情愿的被一寸寸打入河床的泥巖中,經過測量達到設計標高,第一根樁算是安全完成。
接下來第二根、第三根,用了不到2個小時也插打完成,利用工人焊接聯接系的空隙,周衛超下車給一旁站著兩名司機講操作要領,注意事項,在他的耐心傳授下,兩名司機很快適應了這樣打樁作業環境。他們每天三班倒作業,人停設備不停,在零下20多度的極寒天氣下一干就是二個月,由于天氣太冷,送到現場的飯菜,打開幾分鐘都涼了,周衛超多年沒有復發的老胃病又犯了,痛的厲害時吃兩片藥,沒有因為身體不適休息過一天。
“樊隊吊車司機履帶吊司機,明天棧橋就要貫通,我們的任務要完成了,經過這兩個月操練,兩個小伙子表現很好,技術上也漲進很多,下個工地有這樣打樁的活能單獨干了”,在棧橋貫通前一天,周衛超打電話給隊長說。(通訊員 樊允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