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建近日平岑高速通車儀式暨藤縣交通強國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
在廣西藤縣成功舉行↑點擊觀看視頻↑二公局、一公院、中咨集團投資建設
公規院參與設計是吊車出租的平岑高速
位于廣西梧州市藤縣和岑溪市境內
項目全長75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
主線橋梁56座,總長約18公里
隧道7座,總長約7公里
平岑高速建成通車后梧州和藤縣可快速接入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吊車出租的骨干網絡
增強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是吊車出租的聯系
成為廣西東融西合的黃金通道
三大“超級工程”刷新記錄
平岑高速沿線丘陵密布
多次跨越潯江及其支流
建設難度堪比“在山水間繡花”
中交建設者克服挑戰連啃下藤州潯江大橋北流河特大橋、大燕嶺隧道
三塊“硬骨頭”實現多項技術突破藤州潯江大橋全長1604米、塔高238米
是世界首座獨塔空間纜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梁
項目團隊創新研發了空間纜高效紡絲牽引系統
貓道自適應技術探索應用智能拉吊索技術
實現了大橋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施工
北流河特大橋創新采用
貝雷桁架結構纜索起重機
通過扣掛一體布置形式
優化調整主塔桁架空間結構
不僅減少480噸鋼材用量
也讓105.8米高的主塔吊裝精度
控制在5毫米內自主研發的智能運輸臺車
實現低山丘陵狹長空間內
超大、超長、超重構件的雙向運輸
填補了行業空白大燕嶺隧道智慧管控中心
則變身會“自我管理”的智慧隧道
二襯臺車上的二維碼溯源系統
讓每立方米混凝土都有了“身份證”
實現施工全流程可視化管控
生態高速的“綠色魔法”
潯江中棲息著國家二級保護魚類“斑鳠”
潯江大橋距下游6公里便是縣城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
項目在選線建設過程中
通過以橋代路、設置擋墻
減少用地等方式巧妙避開了生態敏感區與核心水源地
潯江大橋主塔施工期間
項目團隊采用鋼護筒整體封底與河床固結方案
把對江水的擾動降到最低
使用泥砂分離器分離泥漿
通過專業泥漿運輸船把分離后的泥漿轉運至指定位置
進行妥善處理交通強國從娃娃抓起在平岑高速建設過程中
項目部與屬地政府部門、相關單位
建立了良好的企地關系
建設藤縣首個交通強國科普教育基地
在首場教學活動中4萬多名學生同上“交通強國”思政課
此后,項目持續舉辦科普教育活動
累計吸引當時超10萬中小學生參與
中交集團由此開啟萬名工程師進課堂活動
向青少年廣泛普及科學知識
推動國家科普事業發展
據統計,平岑高速建設期間
累計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8000多人次
同時積極參與捐資助學、幫扶困難群眾
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等公益活動
累計給藤縣助學協會捐資善款4萬元
媒體聚焦通車期間,平岑高速舉辦了
“交筑?超級工程”媒體開放日活動
中央廣播電視臺、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
等10余家主流媒體走進通車現場
全方位、多角度感受工程建設魅力
現場采訪并刊發相關報道30余篇
瀏覽量超600萬次央視新聞CCTV13新聞直播間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新華網人民網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環球網廣西新聞頻道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廣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廣西交通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點擊圖片跳轉新聞鏈接
平岑高速的開通運營將促進沿線特色農業、生態旅游
現代物流、加工制造等產業蓬勃發展
開啟服務地方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黨委工作部 | 二公局歡迎轉載 注明出處推薦閱讀“漫”說安全,請查收這些安全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