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回顧展剛剛結束,法國電影展映盛大啟動。4月7日至10日,2004年至2005年在法國制作的12部新電影將在北京放映。此后,電影節將移師上海、南京、武漢和成都。一系列的電影盛宴讓法國電影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一個鬼魂在中國電影的金色麥田里徘徊。為了捕捉其繆斯般的心態,所有與中國電影相關的力量: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員和導演,論壇上的討論話題,法國影展門口的黃牛,電影學院的弟子,胡同里的瘋狂探路者中華民族團結一致。這個鬼魂的名字是法國電影。
先進者被排除在外
由于法國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初始地位吊車出租,大多數國家的早期電影發展史都離不開法國的影子,中國也不例外。
1896年8月11日,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電影放映會在上海胥園“依依村”舉行。此時,距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印度咖啡館舉辦首部人類“電影特輯”僅9個月。可想而知,這部在上海上映的影片,不可能超越法國兄弟的“一分鐘紀錄片”的范疇。從此直到20世紀前10年,法國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先行者和主力軍。
法國電影在中國的衰落幾乎與其在電影界的衰落同時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電影和美國產品征服了半個世界,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法國導演很少被提及。與此同時,國內涌現出名人、聯華、天翼等本土制作公司,民族電影產業開始蓬勃發展。在很短的時間內,它已經獲得了足以對抗“西方電影”的地位。
中法兩國也都有從榮耀頂峰跌落的痛苦,也時刻面臨著東方強鄰的威脅。法國大革命精神催生了俄國革命,后者直接成為中國革命的繼承。民族命運的相似,為法國電影的鬼魂回歸中國留下了一扇門。
因此,法國電影從未真正退出中國人的視線,只是默默等待。
“八模戲”:法國電影在中國的唯一過失
1949年后,在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下法國電影業,美國電影對中國的影響幾乎降為零。與此同時,由于中國電影業面臨著迫切的政治需求,中國電影人開始關注一向具有強烈現實主義傾向的法國電影。可以說,除了蘇聯電影法國電影業,法國電影對中國電影的發展影響最大。
這種影響的唯一過錯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細看“8部模范劇”的情節結構和敘事手法,甚至帶有好萊塢的影子。善惡的尖銳對立、高度戲劇化的沖突、精神觀念的直接宣示,更多地植根于美國電影。“文革”期間的幾部電影,實際上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好萊塢化”。由于先天不足,這些作品很快就隨著產生它的政治氣候成為中國史書中的一個否定詞。
此后,法國電影的幽靈在中國電影界繼續保持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那個時代的中國人需要各種“傷疤作品”,而法國電影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傷疤”。這種情況演變到今天的直接后果是:中國商業片極度匱乏,與“藝術片”層出不窮形成對比;類型電影的極端貧困與“大眾娛樂電影”的盛行相互作用,這些電影不顧類型法律而隨意修補。為控制。
我們還留在原地嗎
然而,當我們拼命地想要捕捉法國電影的靈魂并用它們來填充中國電影的身體時,鬼魂本身就變了。
1990年代,法國電影面對好萊塢的咄咄逼人之勢,開始反思過去過分注重藝術和哲學詮釋而忽視電影情節和精彩的做法。于是,《高盧英雄反抗凱撒》、《戰狼之約》、《維多克》等一系列大制作、高科技、高動態的動作片相繼問世。其他。他們從好萊塢式的快速剪輯中借鑒了更多。,用于打造驚心動魄的速度和節奏,在影評和票房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些變化,從《法國電影回顧展》的日程表中就可以看出。雖然讓·谷克多的作品一直以奇幻美貌著稱,但依然評選出最受歡迎的《美女與野獸》;克勞德·貝瑞的《告別過去》頗有好萊塢警匪片的風格,也入選了。; 而更加難纏、晦澀難懂的艾倫仁愛,根本就沒有上榜。
此外吊車,法國民族情感的宣傳在很多電影中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在阿貝爾·岡斯劃時代的無聲電影《拿破侖》的開頭,更是直言不諱:我想把這部電影獻給那些仍然相信法國命運的人。
法國電影已經在向前發展。而那些抓鬼的,那些仍然相信中國電影命運的人,你還在原地踏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