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海上風電補貼將于今年年底正式取消,海上風電行業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海上風電安裝船價格也隨之暴漲,就像陸上風電一樣。 2020年一度狂漲的動力起重機租賃價格呈現“一船難求”的局面。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年內并網項目陸續開工吊車出租,海上風電安裝需求激增。在一些地區,海上風電安裝船的租賃價格翻了一倍多,達到千萬級別。與“瘋狂”相比,漲幅更甚。
安裝船的價格翻了兩番
重慶海莊風電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鵬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業內掌握的數據來看,全國可能只有30艘左右具備海上安裝條件的船舶,而這個數字將難以滿足今年的海上安裝。風電行業“搶裝”所需的容量。“即使今年海上風電安裝船的運營效率有所提高,海上風電的建設窗口也會更長。今年海上風電裝機總量估計不會超過6-700萬千瓦。但是,目前國內規劃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遠大于這個數字。”
海上風電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對電價也比較敏感。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我國沿海各省市海上風電“土地補貼”尚未完全明晰。只有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明確對海上風電提供相應支持,今年將作為海上風電“國家補貼”。今年最后一年,各省已批復的項目也已全面展開。如果獲批項目在年內無法并網,項目電價有可能“減半”。
業內人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吊車租賃信息網,為了搶奪裝機資源吊車租賃信息網,提前支付、提高裝機價格等措施成為一些海上風電業主“爭奪”裝機資源的手段。
“在海上風電搶裝期之前,江蘇省海上風電安裝船的租賃價格可能在400萬元左右,但今年價格已經上漲到8-1000萬元的水平,部分地區像廣東這樣的資源比較緊張,一些裝船的價格甚至已經超過了1000萬,上漲了三倍甚至更多。” 蔡鵬飛坦言,“類似于去年陸上風電搶裝引發的吊車租賃價格暴漲,今年以來,海上風電裝置的租船價格大幅上漲。”
或影響新裝機容量
但是,與陸上風電不同,海上風電安裝作業更為復雜。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海上風電安裝船短缺的問題短期內難以緩解。
北京遠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聰告訴記者:“陸上風電裝置通常使用起重機,而起重機往往以標準化方式生產,一旦需要,可以相對較快地更換。然而,海上風電裝置需要定制,海上安裝的船舶造價昂貴,即使‘搶購’需求量大,也不能一下子全部生產出來。”
蔡鵬飛指出,在今年海上風電行業“搶裝”的影響下,當前國內海上風電行業不僅存在安裝資源緊缺的問題,主機供應也面臨重大挑戰。材料、零部件供應、物流運輸,這些因素都可能最終影響到今年新增海上風電并網總量。“由于一些海上風電場業主已經看到安裝資源短缺,一些2018年獲批的項目已經決定轉為負擔得起的項目。
受裝機資源短缺等制約,今年海上風電成本也持續上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的每千瓦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在江浙滬等海上風電發展較早的地方,海上風電的每千瓦成本還在1.4-1.6萬左右,今年漲幅更大。在某些地區,它已達到1. 約80,000。在廣東等省份,海上風電每千瓦成本相對較高,達到2.1萬左右。但是,海上風電要達到平價,每千瓦的成本至少需要降低到9000元左右,
全產業鏈協同降低成本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常務秘書長李丹告訴記者,今年海上風電“搶裝”、裝船租金上漲是政策變化造成的。如果市場恢復到理性狀態,資源就應該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匹配。,價格應該能回到合理的范圍內。
“綠色復蘇”和“碳中和”熱潮席卷全球。2020年以來,海上風電安裝船短缺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行業組織也做出了預測。根據船舶經紀公司Clarksons公布的數據,預計2020-2023年全球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新增數量將增長67%,但在此期間,全球海上風電施工船舶數量僅能增加約 44%。面對行業現狀,有分析人士認為,船舶行業的創新速度仍需大幅提升,才能跟上上海風電領域設備更新換代的步伐,進一步推動大幅成本下降。減少清潔能源。
海上風電裝船價格一路上漲,也推高了成本相對較高的海上風電成本。如何實現成本降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吊車,海上風電行業即將面臨全國平價。這就需要整個行業攻克難關,業主退貨率需要降低,上游OEM零部件需要降低成本,安裝、施工等各個領域都需要從一系列的角度來考慮降低成本,比如設計甚至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也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啟動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原始設備制造商、安裝運營商可以相互合作,整合資源,分擔各種成本。這也將降低海上風電的成本。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