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 羅輯
來源 /
6月4日,上海SNEC展會期間,第六屆(2021)國際儲能技術大會同步召開,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先生應邀出席,并以“碳中和場景下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做了演講。
俞振華表示,碳中和是25噸吊車多少錢一臺的緣起是源于風光是25噸吊車多少錢一臺的平價并網,一方面并網帶動了儲能需求,另一方面,風光平價并網和電價降低,帶來了電能替代趨勢。電能替代是重要是25噸吊車多少錢一臺的脫碳路徑,可以讓交通脫碳,用戶側脫碳,最后是工業脫碳,這中間正要依靠儲能和氫能。
在儲能領域,未來鋰電這個方向基本代表了行業的下限標準,鋰子電池15000個循環20年的壽命,90%能源效益,采購成本低于一塊錢,度電成本、使用成本低于2毛,所有技術實際都會突破這個下限來存在。
對俞振華的演講,編輯整理如下:
2020年,全球累計投運儲能191.1GW,新增6.4GW,同比增長3.4%;中國累計投運儲能35.6GW,新增3.2GW,同比增長9.8%。
在儲能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有三個重要趨勢:
第一個趨勢,從技術路線來說,新型儲能技術成為增量主體,全球除了中國之外已經不太發展抽水蓄能了。中國雖然抽水蓄能的項目一直在建,但比值一直在下降,這也說明新型的儲能在加速。
第二,在新型儲能里,鋰電池在慢慢的處于主導,目前近90%的新項目都是鋰電,這是很清晰的趨勢。
第三個,我們觀察到去年的新情況,美國、歐盟、英國這幾個主力國家,將儲能列為長期戰略支持項目,這是跟中國區別比較大的一點。
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中國去年首次突破10GW,第一次超過美國。在已投運的裝機項目里,電化學儲能占比中國是世界第一,達到33%,美國是30%。
如果做行業政策梳理,過去五年最重要政策是2017年五個部委聯合發布的《儲能發展指導意見》,這是儲能的源頭,2019年四部委的實施計劃,是在這個文件基礎上的更進一步。去年發布的 “風光水火儲”與“源網荷儲”兩個一體化政策,對儲能行業影響也很巨大,很多項目在缺乏商業模式的情況下落地,是依賴于風、光,依賴于電網,是為了解決行業問題。
在今年4月北京南四環大紅門出了儲能項目爆炸的惡性安全事故后,國家出了四個指導意見,肯定了儲能未來五年發展目標:
第一還是明確3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基本意味著每年50%-70%的復合增長是能保障的,發改委定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第二,各應用領域的儲能布局,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都有,明確對這幾類儲能項目都要進行支持,一些深層次問題會得到解決。
第三,電價的疏導機制是首次提出來的,把抽水蓄能的容量定價傳導機制納入輸變電價,這是第一次開了綠燈,是明確了新型儲能獨立的市場地位,這非常重要,很多新的商業模式缺這個。
最后一個是新能源配儲能,這是最核心的行業發展機會,也是痛點。因為儲能存在“劣幣驅逐良幣”問題,引起很多難題,包括技術迭代都有問題。專為新能源配置儲能,從配置項目核準、并網時區、系統調度安排、保證一定小時數、電力輔助服務的補償,都要給予背書。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新能源配置儲能會加速。
未來,儲能市場保守估計會有50%的復合增長,2025年會到35GWh,樂觀一些會達到70%的增長,55個GWh。
安全問題不是新事物,是行業痛點。北京大紅門儲能爆炸事件發生后,現在來到對行業不一定都是壞事,而是在倒逼行業在準入、安全、標準規范、執行上加快落地,過去有很多標準落地是有問題的,長遠來說對儲能行業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