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其罕見,國務院召開萬人大會,部署穩住經濟大盤的措施。
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保護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務院罕見召開萬人大會
穩大盤超常手段刻不容緩
5月25日下午15:00 ,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該會議通知 直達區縣一級,按照全國2844個區縣計算,這次會議的規模將超過十萬人。
在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的印象中,此前在經濟領域,政府未曾有過如此規模的會議。據經濟觀察網報道:一位基層干部表示 ,此前國務院也有電視電話會直達縣一級,但像現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這么大的陣勢的極為少見。另一位被通知參會的東部省份職能廳局官員說,“(省委)書記兩天前就說了,要用超常規手段(刺激經濟)。”
會議中李克強表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沖擊時還大。
李克強說,要確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成,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臺實施細則。解決兩難多難問題是對行政能力的考驗。要在防控好疫情同時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防止單打一、一刀切。各地在助企紓困上政策能出盡出。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用市場化辦法、改革舉措解難題。國務院將對地方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督查。各地二季度經濟主要指標將由國家統計部門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公布,國務院對相關工作情況予以通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基本盤不穩在何處?
在最近的數次會議中,“穩住經濟基本盤”成為了高頻詞匯,4月11日、5月18日、5月23日三次會議中,均有“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類似表述。4月宏觀數據顯示了目前基本盤的難處:一是失業率上升,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比3月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這已經是近年來的第二高位;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放緩,一季度發力的基建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投資則由增轉降;三是社會零售總額單月降幅持續擴大,3月社零總額同比下降3.5%,4月則同比下降11.1%;四是企業中新增長期貸款和居民部門新增貸款進一步承壓,意味著投資、消費預期進一步減弱。4月份的宏觀數據毫無疑問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中也認為“是由于疫情沖擊帶來的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但在5月份已經過去的20天時間中,一些先行指數反映了經濟恢復尚未達到預期。中電聯《CECI周報》數據顯示,5月13日至5月19日,發電量和供熱量均繼續下降,納入統計的燃煤發電企業日均發電量環比(5月6日至5月12日)減少6.4%,同比減少19.8%;5月6日至5月12日納入統計的燃煤發電企業日均發電量環比節前(4月22日至4月28日)增長1.2%,同比減少11.4%。G7貨運數據顯示上周(5/16-5/22)全國公路貨運流量指數99.9,環比上漲1.9% 增幅收窄,較去年同期下跌17.8%;全國主要公共物流園區吞吐量指數環比上漲2.6%,同比下跌25.3%。5月份先行指標帶來的壓力可能要更甚于4月的經濟表現,其帶來的一個疑問是:目前的經濟增長是否已經脫離了正常的軌道?5月18日,李克強在云南召開座談會,提出“要確保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管清友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上半年國內疫情影響以及外部局勢的變化,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定程度“失速”的情況,消費市場下降較快,投資支撐力度不足,出口也出現弱化的情況,綜合來看,整體經濟遇到了較為嚴峻的問題。馮俏彬認為,目前穩增長壓力空前巨大,主要是4月份的數據出來后,各方面已經形成經濟下行加大的共識。二季度共識:
增長、就業與市場主體
在馮俏彬看來,本次會議意味著在穩增長方面要形成共識,形成一致行動,這是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5月25日,李克強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目前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要解決就業,保住市場主體,最根本的還在于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而相較于一季度,二季度在中國GDP中所占比重更高。此外,二季度數據對于市場的預期影響較大,因此保住二季度經濟增長是穩經濟大盤的首要目標。其次,4月調查失業率不斷攀高,特別是16-24歲年齡段失業率的高企——自有數據統計以來最高點——引起了各方注意。按照此前數年的數據軌跡,16-24歲年齡段失業率還會在5月、6月持續攀升。就業問題不僅會直接影響消費,對于社會預期等方方面面也會帶來影響,因此解決就業問題也是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的重點。再次,中國擁有超過1.5億市場主體,這些市場主體普遍經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是中國經濟韌性的來源。在疫情中,這些市場主體受到了較為激烈的沖擊,如何讓這些企業生存下來,呵護經濟的韌性,也會成為二季度的重要政策目標。宏觀政策與地方積極性
33條穩經濟措施5月底前應出盡出
5月25日的電話會議強調了5月23日國常會33條措施的落實,33條措施政策與圍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的方向一致,在既定的政策脈絡上,提供了部分增量。李克強說,各部門在穩經濟大盤這個大局面前都有責任,要有更強的緊迫感,確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舉措上半年基本實施完成,為加大實施力度,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6方面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臺可操作的實施細則、應出盡出。上述33條措施,圍繞財政、金融、供應鏈、消費與投資、能源安全、基本民生六個方面展開,多方措施在即有的政策路徑下,進一步提供了增量的政策空間和力度。在財政政策方面,國常會提出在更多行業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增加退稅1400多億元,全年退減稅總量2.64萬億元。在專項債方面,國常會提出今年專項債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圍擴大到新型基礎設施等。在多位研究者看來,財政政策是目前需要發力的主要政策方向,特別是通過更大力度的財政政策支撐基建投資增長,以此創造更多的內需動力。管清友認為,上述33條措施對于穩基本盤將會有明確的積極作用。此外,管清友還建議直接用特別國債的形式,給中低收入群體直接發現金,通過拉動消費去刺激經濟。在宏觀政策外,地方的積極性從某種程度是“穩大盤”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能否協調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能否在種種約束條件中闖出路來?在5月25日的電視電話會議中,李克強表示,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臺實施細則。解決兩難多難問題是對行政能力的考驗。要在防控好疫情同時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防止單打一、一刀切。各地在助企紓困上政策能出盡出。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用市場化辦法、改革舉措解難題。國務院將對地方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督查。李克強指出,各地二季度經濟主要指標將由國家統計部門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公布,國務院對相關工作情況予以通報。在5月25日會議結束后,各省也召開了相關的部署會議,在湖北、浙江等省份的會議中,“落實政策、推動投資項目落地、穩工業”等是高頻詞匯。管清友表示,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有一定的容錯機制,能夠發揮地方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我們需要一些短期的政策,以保證經濟在正常軌道運行,但長期來看,需要進一步推動重大的經濟體制改革,釋放改革空間,促進經濟增長。”管清友表示。本文根據經濟觀察報、央視網和金融界相關報道整理而成一季度工程機械代理商生存調研 丨 5月工程機械流通領域市場監測 丨4月市場監測 丨 3月市場監測
1月 丨 2月 丨 3月 丨 4月 丨 5月 丨 6月
7月 丨 8月 丨 9月 丨 10月 丨 11月 丨 12月
債權催收第一大忌 丨 避免“昏招”的十種武器
擊退“負激勵”攔路虎 丨 法眼看廠商間的商務政策
聲明:凡本公眾號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公眾號釆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逐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本公眾號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登載供讀者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涉及費用問題,需要刪除“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迅速釆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