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是起重機的一年一度是起重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峰會在京舉行,這是每年“兩會”后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
自1999年起,王民帶領徐工人將陷入經營困境、人心渙散是起重機的老國企帶出泥潭,一步步發展成為規模千億、全國第一、躋身全球行業前六強的工程機械世界級品牌和裝備制造“國家隊”。但“中國裝備”裝備世界之路,從來都是在荊棘中奮力突破。2019年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幾乎所有預測都會提到“不確定性”。央視財經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現場專訪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分享徐工將如何打破傳統制造行業的轉型壁壘?
王民:我理解的融合必須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如果把這兩個前提去掉是不可以融合的,目前的中國制造業到了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中國制造業絕大部分還處于一個低效率、浪費資源、低成本、效益不高、還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的狀態。要用數字化的轉型、智能化的制造、互聯網的技術來改造我們的傳統制造業,使它成為先進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絕不是設備的互聯,而是要和市場、研發各個階段的互聯,需要我們下大力氣提高智能化水平。
在服務業這一塊,對于工程機械產業來講,一個是要拿到后市場的效益,第二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意見,對設備及時發揮它的價值和作用。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把我們在市場上60多萬臺的設備連接到徐工物聯網平臺上,動態的掌握,隨時和他們保持聯系。徐工的未來,一定要研發出先進的工程機械設備,同時交付給用戶的過程以及用戶使用的全價值鏈進行掌握,是一個一體化的過程。
王民:徐工的服務業還主要服務于制造業,比如信息技術產業、人力資源公司、融資平臺和資本運作等等,這些都是服務于主機和主業的一個發展,它已經融入到主機的發展業務中,徐工的定位是將來成為一個先進的現代服務型制造業,更加注重過去沒有關注到一個領域,包括互聯網技術、智能制造技術、外貿、融資業務、再制造、人力資源,這都屬于我們服務型制造業的一部分,只有服務型制造業才最有前途,對于一個制造業企業來講,它的服務業發展不能脫離制造業、主業,這樣服務業才更有生命力、更有市場。
將來徐工的生產線上,制造車間里人員是不會多的,在吸收新進員工上不像過去大批量進入,但是也存在原有老員工的更新替代,要更有知識、更有專業能力,當然他們的生產環境、場景也會更好,待遇也會更高。舉一個例子,20年前,1999年當時我接手徐工集團,員工是25000名,是40億的營業收入,現在徐工是23000名,營業收入已經過了1000億,這里面就是生產線的智能化、自動化的改造,同時工人的知識化、專業化的提升,生產效率大大提升。這就是徐工競爭力的體現,當然我們也有一些優秀的員工在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對人的素質要求、包括理念、眼界、敏銳性、悟性還是有待提高。將來我們服務業還是作為主力支持我們的主業。
我們需要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