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局集團8月15日由中鐵十局投資公司負責投資建設運營
青島公司、電務公司共同承建的
煙臺市港城西大街互通立交
提前45天建成通車這座形似苜蓿葉型的三層互通立交不僅是煙臺市規模最大
結構最復雜的交通樞紐工程
更是一座以科技創新為底色的
現代化交通新地標 港城西大街互通立交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是煙臺城市快速路紅旗路及德潤路南段(港城西大街-通林路)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煙臺市快速路“一橫兩縱”的核心節點。互通立交為苜蓿葉形狀,全長約10.4公里,采用三層立體交叉設計,最上層為德潤路主線橋,中間層為港城西大街東西主線橋,地面層為改擴建后的地面道路,三層標準路段
均為雙向6車道。施工內容包括橋梁工程、道路工程、機電與交安工程、雨污水工程及綠化工程等。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全力踐行“高起點起步、高標準推進、高水平管理、高質量建設”理念,緊盯生產目標,聚焦關鍵工序,強化資源配置與過程銜接,著力突破瓶頸制約,率先實現全線首榀預制梁澆筑、首片蓋梁澆筑、首榀箱梁架設等關鍵節點。高效的組織管理有力推動了工程提質增效,取得了階段性建設勝利,充分展現了項目團隊卓越的施工管理能力。
面對鋼箱梁跨路施工安全風險高、吊裝精度嚴苛、交通疏導復雜,以及大型復合互通立交鋼結構線性控制難、作業空間受限等系列挑戰
,項目團隊采用“BIM+智慧工地”管理模式,深度融合BIM技術與互聯網,構建項目統一數據庫,實現對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環保等全流程數字化、可視化管控,極大提升信息共享與決策效率。同時,借助GPS定位和高層精準測量技術,為互通立交高品質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成功攻克復雜空間結構施工難題。
機電與交安工程作為城市快速路通車前的“收官之戰”,其建設質量直接決定了道路的智能化水平和行車安全性。為保障系統集成兼容性和技術性能穩定性,項目團隊克服系統繁雜、調試技術難度大等不利因素,成功實現各子系統高效協同與穩定運行
,確保了工程圓滿通車。
作為煙臺市構建“12335”城市發展格局的重大工程,港城西大街互通立交通車后,打通了煙臺市快速路的“咽喉要道”,對于煙臺深度踐行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支撐國土空間有序優化調整,構筑“安全可靠、舒適便捷、集約高效、綠色生態”的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END來源:青島公司 電務公司 投資公司
圖文:郭小寧 宋 磊 趙 苑
編輯:郭小寧 孫 瑞
責編:朱紀鋒主辦:中鐵十局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