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西筑裝備分公司材配工段作為生產鏈條的前端核心環節,在
"大干二季度保履約,決戰三季度保進度"的勞動競賽中,以"節支降耗、攻堅保產、開拓增效"為目標,全體員工秉持精益理念,凝聚協作力量,在鋼材下料與物資保障的一線陣地拼搏奮進,用實干精神詮釋責任擔當,為裝備分公司的高效運轉筑牢了前端根基。
精打細算:以精益理念筑牢成本防線
節支降耗是材配工段的核心課題,在勞動競賽中,工段將
"儉可興業"的傳統理念與現代生產思維相結合,通過全流程管控挖掘降本潛力,讓節約意識滲透到每個生產環節。
工段建立了"技術+生產" 聯動機制,制作人員與技術研究人員常態化溝通,針對不同構件特性制定差異化用料方案:對非承重結構采用料頭拼接工藝,對小型配件優先使用邊角料加工,通過精準計算與工藝優化,最大限度提升材料利用率。同時,工段規范了下料流程,從圖紙審核到參數設定,從切割路徑規劃到余料回收,每個環節都明確節約標準,形成
"事前測算、事中控制、事后復盤
"的閉環管理體系。節約理念更延伸至生產輔助領域
, 優化設備運行參數,降低能耗與耗材損耗;通過數字化排版軟件提升切割精度,減少因誤差導致的材料浪費。這些舉措讓
"精打細算"成為全員共識,在勞動競賽中持續刷新成本控制新紀錄。
快速響應:以協同作戰突破生產瓶頸
"故障即命令,保產即責任
" ,材配工段將設備穩定運行作為競賽期間的重要保障,通過快速響應機制與團隊協作能力,確保生產環節不脫節、不停滯。
工段建立了"工段長牽頭、技術骨干帶頭、維修人員輪值
" 的設備保障體系,對預處理設備、切割設備等關鍵裝備實施每日巡檢制度,提前排查潛在故障。當設備突發故障時,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維修團隊迅速到位,按照
"診斷-方案-執行-驗收"四步流程高效處置,確保最短時間恢復生產。
為提升應急能力,工段定期組織設備維修技能培訓,讓員工熟悉各類故障處理方法;建立設備備件庫,儲備易損件與關鍵部件,縮短維修等待時間;通過
"老帶新"模式培養復合型維修人才,形成梯隊化保障力量。這種
"快速響應、協同作戰"的作風,讓設備故障對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為競賽期間的連續生產提供了堅實支撐。
精準履約:以高效節奏保障生產鏈條
勞動競賽中,材配工段將
"保履約"作為核心任務,通過科學計劃與全員攻堅,確保下料環節按節點推進,為后續生產提供精準保障。 工段推行
"日計劃、周統籌、月復盤
" 的進度管理模式:每日明確各班組下料任務,細化到構件類型、數量與完成時限;每周根據下游工序需求調整生產計劃,確保供需匹配;每月總結進度完成情況,優化資源調配。為趕進度,競賽期間下料制作小組全員堅守崗位,通過延長作業時間、優化工序銜接等方式提升效率,確保計劃按時完成。 效率提升的同時,質量管控毫不松懈。工段嚴格執行
"三檢制" ,通過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的方式,對下料尺寸、精度、平整度等指標進行全面把控;建立質量追溯體系,每個構件都標注生產信息,確保問題可查、責任可溯。這種
"效率與質量并重"的管理模式,讓下料環節始終與后續生產節奏同頻共振,實現了履約交付零延誤。
主動破局:以市場思維拓寬發展空間
材配工段在勞動競賽中突破傳統生產邊界,樹立
"全員經營" 理念,通過主動開拓外部業務,為工段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車間活量出現階段性波動時,工段組織班組長與技術骨干
"走出去" ,對接外部制造企業,推介下料加工能力與技術優勢。建立外部業務對接機制,從需求溝通、方案設計到成本核算、質量保障,形成標準化服務流程,打造
"專業、高效、可靠"的外部合作品牌。 全員營銷意識逐步深化:生產人員在加工外協件時注重收集客戶反饋,為工藝優化提供依據;管理人員分析外部市場需求,調整生產組織模式;技術人員針對外協業務特點開發專項工藝,提升市場競爭力。這種
"以產帶銷、以銷促產"的良性循環,讓材配工段在競賽中不僅完成既定任務,更拓展了發展新空間。
蓄力前行:以競賽成果引領持續發展
勞動競賽中,材配工段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在成本控制、保產攻堅、履約交付、市場開拓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節支降耗指標再創新高,設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按時履約交付保障后續工序生產,全面開拓對
外業務。這些成果不僅是對當前工作的肯定,更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與團隊精神。
展望未來,材配工段將把競賽中激發的干勁與形成的機制轉化為常態化工作動力:深化精益生產,引入數字化下料管理系統;強化設備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動化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復合型團隊;擴大外部業務規模,構建多元發展格局。在裝備分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材配工段將繼續以實干為筆,以擔當為墨,書寫更加精彩的奮進篇章。
END通訊員:李健、彭國濤
來源:裝備分公司編校:黨委工作部分享收藏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