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五局從中老鐵路的見習生到邵永鐵路作業隊隊長,謝日榮用六年時間完成了從“職場新人”到“現場主心骨”的蛻變。不同年份的崗位更迭,不僅是職責的升級,更是能力的淬煉與心態的沉淀。他在峽谷深山間深耕不輟,先后收獲公司“優秀見習生”“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每一份成長都印刻著實干的足跡。
在“手足無措”中扎根一線,在“問”和“記”中筑牢基礎
2019年,對于剛走出校園的謝日榮而言,是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充滿挑戰與成長的一年。
7月,懷揣著熱忱與憧憬的他主動請纓,申請出國參與中老鐵路建設,投身技術管理工作,同年11月轉戰金甬鐵路項目部工程部。“那會兒像塊海綿,拼命吸收知識。”謝日榮回憶起初入職場的狀態。但初到施工現場的興奮感并未持續太久,很快就被“手足無措”所取代。圖紙上復雜的線條讓他眼花繚亂、無法解讀,施工中專業的術語聽得他一頭霧水甚至連最簡單的材料清點工作都頻頻出現紕漏。這些挫折讓他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幸運的是,在師傅 的悉心指導下,他從基礎的技術資料整理、CAD制圖、測量、現場安全巡查學起,跟著老同志一頭扎進隧道、爬上橋梁,把施工現場當成“第二課堂”。
每天工作結束后,他的筆記本上總是記滿了密密麻麻的疑問:“隧道初期支護的噴射混凝土厚度標準是什么?”“橋梁樁基鋼筋籠的焊接規范有哪些細節?”到了晚上,他就抱著厚厚的施工規范,對照筆記一點點鉆研,遇到實在啃不透的難點,第二天一早就追著師傅請教。
“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問’和‘記’。”他說,見習期的經歷讓我明白,現場沒有“紙上談兵”,只有扎根一線,才能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謝日榮憑借這份踏實肯干、積極進取的態度,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獲評了二公司2020年“優秀見習生”,為職業生涯開了好頭。這份榮譽沒有讓他驕傲,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扎根一線 求真務實”的信念。
從“跟著干”到“學著管”,在隧道深處淬煉本領
2020年7月轉正后,謝日榮擔任金甬鐵路項目部技術管理員,次年正式成為第七隧道作業隊技術主管。崗位升級帶來的是更大的責任:“不再是‘跟著干’,而是要‘學著管’。”他坦言,初期面對隧道支護參數調整、施工工序安排時,常因經驗不足陷入焦慮。
“最怕的是理解錯設計意圖,給現場添亂。”為了補上隧道施工經驗不足短板,他把辦公室搬到隧道口。白天他扎根掌子面緊盯施工全過程,細致記錄每道工序的時間節點和質量控制要點;晚上他拉著老同志、施工班組開“小會”,將當天遇到的技術難題、施工疑點等問題擺出來集體討論,在思想碰撞中尋找解決方案。從隧道開挖支護到二次襯砌施工,他在“實踐-請教-總結”的循環中反復打磨,逐漸掌握了隧道施工的核心邏輯和關鍵技巧。
這份腳踏實地的成長讓他獲得了項目領導的一致認可,在2021年斬獲“二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在2022年他與自己帶教的徒弟一同獲評公司“導師帶徒優秀師徒”,完成了從“被帶教者”到“帶教者”角色轉變。
成為技術主管的幾年間,謝日榮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技術+協調”的復合領域。2023年,他已能獨當一面,獨立負責隧道關鍵工序的技術管控。面對斷層破碎帶等復雜地質條件時,他不再手足無措,而是憑借著積累的知識和能力提前與設計溝通優化施工方案,用扎實的專業能力贏得信任。這一年他獲評“二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的背后是他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最大的變化是‘敢決策’了。”謝日榮笑著總結道。從最初“怕出錯”的謹慎焦慮,到如今“能糾錯”的從容自信,這份底氣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源于無數次扎根一線的積累、千百個日夜的鉆研,以及在實踐中淬煉出的專業底氣。他的進階之路,印證了職場成長最樸素的道理:責任催生動力,實踐成就能力。
臨危受命“啃硬骨”,在峽谷深山書寫答卷
2024年12月,謝日榮迎來職業生涯的
一次重大考驗 ——臨危受命接手邵永鐵路“卡脖子”工程龍井頭特大橋的施工管理。這座被列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的特大橋,此時正深陷“內憂外患”:施工進度嚴重滯后,地方協調阻力不斷,技術難題接踵而至......面對這塊難啃的“硬骨頭”,謝日榮沒有絲毫退縮。
“思路要清,措施得力,過程監控,及時總結”,這是謝日榮面對困局時定下的工作準則。他第一時間帶領工區技術和施工管理人員多次召開專題會,將問題擺上臺面、把癥結掰開敲碎,逐條研究解決措施。從梳理施工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到強化安全質量管控標準、主動對接地方協調阻工問題,他在亂局中理出條理,為工程“破局”奠定了基礎。
為了搶回滯后的進度,他果斷調整資源配置:增設夜班塔吊、施工電梯,解決高墩施工的垂直運輸難題;增派工人與管理人員輪班值守,確保24小時施工“人停機不停”;專門配置80t汽車吊專項配合作業,提高材料吊裝效率。“高墩施工最怕耽誤時間,必須分秒必爭。”謝日榮說,我現在幾乎天天泡在現場,白天協調各方資源,晚上盯著施工進度,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針對連續梁0號塊施工精度要求高的特點,0號塊作為連續梁的“基礎”,其尺寸偏差必須控制在毫米級,否則會影響后續掛籃施工的穩定性。為了確保質量,謝日榮帶領技術員與施工人員全程跟班作業,從模板支護到鋼筋綁扎,再到混凝土澆筑,每一個數據都反復核對,每一道工序都現場旁站監督,用“繡花針功夫”守住質量底線。
在他的統籌攻堅下,龍井頭特大橋的施工局面持續向好,3月20日,連續梁主墩施工順利完成,為后續工程奠定堅實基礎。5月11日、5月21日,120米跨連續梁7號墩、11號墩0號塊先后攻克;6月6日,1號墩0號塊成功拿下;7月6日,3號墩0號塊順利完成;7月15 日,5號墩0號塊攻堅告捷……一個個節點的突破,不僅讓滯后的進度逐步追平,更讓安全質量標準顯著提升,地方阻工難題也在主動溝通中逐步化解,昔日的“困局”被硬生生闖出一條“通途”。
如今,邵永鐵路龍井頭特大橋的建設仍在繼續,謝日榮依然每天穿梭在施工現場,從高墩作業平臺到連續梁掛籃,從路基邊坡到隧道洞口,哪里有難點,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謝日榮的成長軌跡里,始終鐫刻著“敢擔當 善作為”的印記。從初入職場的“懵懂摸索”,到技術主管的“沉穩攻堅”,再到如今臨危破局的“全局統籌”,他每一次崗位變動都是一次能力的淬煉,每一次挑戰突破都是“實干”二字的生動詮釋。這位 95 后建設者正以初心為墨、以實干為筆,在邵永鐵路的深山峽谷間,書寫著屬于新時代鐵路建設者的責任與擔當。
新媒體矩陣
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央視頻抖音號視頻號今日頭條信息來源丨二公司編輯 | 周敏娟主辦 | 融媒體中心掃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