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四局上海公司《黨員干部“八小時外”100條紀律紅線》
——為全天候紀律意識“劃重點”
在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黨員干部的“八小時外”行為規范日益成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命題。由中國方正出版社精心策劃的《黨員干部“八小時外”100條紀律紅線》,以精準的問題導向、系統的框架設計和鮮活的實踐案例,為黨員干部筑牢“八小時外”紀律防線提供了權威指南。本書既是新時代紀律教育的創新范本,更是黨員干部修身律己的必備手冊,值得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
一、精準把握時代命題: 破解“八小時外”監督難題的現實回應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對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將“八小時外”監督納入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本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針對“八小時外”腐敗隱蔽性強、監督難度大的特點,系統梳理黨員干部在餐飲宴請、娛樂活動、網絡空間等八個領域的100條紀律紅線,直擊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的“灰色地帶”。例如,針對“會所腐敗”這一頑疾,書中不僅明確界定“私人會所”的概念,更通過某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張某某四次違規出入私人會所被處分的典型案例,揭示其背后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的本質危害。這種“條文+案例”的呈現方式,讓抽象的紀律要求具象化為可對照、可執行的行為準則,為黨員干部敲響警鐘。
從實踐層面看,“八小時外”腐敗往往披著“人情往來”的外衣,具有極強的迷惑性。本書以“風腐同查同治”的政治自覺,深刻揭示由風及腐、風腐交織的演變規律。如在娛樂活動篇中,書中指出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安排的健身、娛樂活動,既是“四風”問題的表現,也是行賄人“圍獵”的常用手段。這種將作風建設與反腐敗斗爭貫通起來的思維,既體現了黨中央“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戰略考量,也為黨員干部防范“溫水煮青蛙”式腐敗提供了方法論指引。
二、系統構建行為規范:
八維框架下的紀律全景圖譜
本書突破傳統紀律教育的碎片化模式,構建起覆蓋黨員干部“八小時外”生活全場景的紀律體系。八個篇章既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形成嚴密的監督閉環:
餐飲宴請篇: 針對“舌尖上的腐敗”,明確禁止超標準接待、違規接受宴請等21種行為,同時對“一桌餐”“家庭宴”等隱性變異問題劃出紅線。例如,書中援引某省原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主任李某某違規用公款支付親友食宿費用的案例,警示黨員干部公私界限不可模糊。
網絡空間篇: 適應數字化時代特點,將網絡言行納入監督范圍,禁止妄議大政方針、泄露工作秘密等行為,同時強調黨員干部需承擔的網絡意識形態責任。
家風家教篇: 聚焦“家庭腐敗”這一反腐新戰場,從親屬失管失教、違規經商辦企業等13個維度,構建起“黨員干部—配偶子女—共同生活人員”的立體化監督網絡。書中特別指出,縱容親屬利用職權謀利不僅是個人道德問題,更涉嫌違反《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九十四條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本書在每條紀律紅線后均設置“紀法鏈接”板塊,精準援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等24部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這種“行為規范+法律依據”的設計,既強化了紀律要求的權威性,也為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問責提供了精準參照。例如,在“不準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一節中,書中不僅列舉《關于進一步整治“會所中的歪風”的通知》等文件,更結合具體案例闡明“會所腐敗”的法律后果,實現了紀律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餐飲宴請方面1.不準用公款支付私人宴請費用
2.不準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
3.不準接受管理服務對象的宴請
4.不準在下級單位或者業務往來單位報銷吃喝費用
5.不準在內部接待場所違規宴請私客
6.不準生活奢靡、鋪張浪費、貪圖享樂
7.不準酒后失德8.不準酒后駕駛二、娛樂活動方面1.不準違規打高爾夫球
2.不準違規用公款組織、參與娛樂、健身活動
3.不準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安排的健身、娛樂活動
4.不準要求將休假、探親、訪友等私人活動納入接待范圍
5.不準沉迷于不良嗜好
6.不準組織、參與色情、淫亂活動
7.不準賣淫嫖娼8.不準組織、參與賭博
9.不準吸食、注射毒品
10.不準組織、參加或者個人搞迷信活動
11.不準信仰宗教和參加宗教活動
三、網絡空間方面1.不準在網上公開發表反對或者違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等
2.不準在網上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
3.不準利用網絡丑化黨和國家形象,抹黑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等
4.不準利用網絡制造、傳播各類謠言特別是政治類謠言
5.不準利用網絡制作、販賣、傳播政治類有害報刊、書籍、音像制品、電子讀物及網絡文本、圖片、音視頻資料等
6.不準利用網絡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
7.不準組織、參加反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網絡論壇、群組、直播等活動
8.不準通過網絡組黨結社,參與和動員不法集會、游行、示威等網上非法組織、非法活動
9.不準參與網上宗教活動、邪教活動,縱容和支持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及其活動
10.不準在網上泄露黨和國家秘密、工作秘密
11.不準瀏覽、訪問非法和反動網站等
12.不準利用網絡侮辱、誹謗他人
13.不準利用網絡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14.不準在網絡空間有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言行
四、旅游出行方面1.不準用公款報銷私人旅游費用
2.不準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安排的旅游
3.不準借公務差旅之機旅游
4.不準接受下級單位安排的旅游
5.不準使用公車旅游6.不準在旅游中有違背公序良俗和社會公德的言行
7.不準違規辦理因私出國(境)證件等
8.不準違規因私出國(境)旅游、探親訪友
9.不準在境外旅游時擅自變更路線、超期不歸或者叛逃
10.不準用公款支付因私出國(境)旅游費用
11.不準在境外觸犯所在國、地區法令和宗教習俗
12.不準在境外出入賭博、色情場所
13.不準私自攜帶、寄遞違禁宣傳品入出境
五、社會交往方面1.不準違規組織、參加“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
2.不準與私人老板有不正當交往
3.不準違規與境外機構和人員交往
4.不準搞政治攀附、拉幫結派
5.不準搞投機鉆營、結交政治騙子
6.不準參加小圈子性質的飯局、牌局
7.不準違規出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等
8.不準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
9.不準誣告陷害他人10.不準見危不救11.不準違規向從事公務的人員及其親屬送禮
12.不準收受管理服務對象的禮品、禮金等財物
13.不準接受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財物
14.不準違規借用管理服務對象錢款、住房、汽車等
15.不準受賄16.不準行賄17.不準介紹賄賂六、婚戀兩性方面1.不準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
2.不準利用職權、教養、從屬等關系與他人發生性關系
3.不準搞權色交易4.不準搞錢色交易5.不準重婚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6.不準破壞軍婚7.不準干涉他人婚姻自由
七、家風家教方面1.不準對配偶、子女等親屬失管失教
2.不準縱容、默許親屬利用自己的職權或職務影響謀取私利
3.不準縱容、默許親屬違反經商辦企業禁業規定
4.不準利用職權或職務影響為親屬謀取利益
5.不準違規為本人和親屬謀求特殊待遇
6.不準授意、指使、要求提拔親屬
7.不準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
8.不準借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之機斂財
9.不準使用公車、公物或者公共資源操辦婚喪喜慶等個人事宜
10.不準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中搞封建迷信或有違社會公德、公序良俗的活動
11.不準修建豪華墓葬、活人墓和亂埋亂葬
12.不準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
13.不準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八、經濟投資方面1.不準違規經商辦企業
2.不準違規持有非上市公司(企業)的股份或者證券
3.不準違規買賣股票或者進行其他證券投資
4.不準違規從事有償中介活動
5.不準隱瞞不報境外存款
6.不準非法經營同類營業
7.不準違規通過金融理財獲取非正常利益
8.不準違規在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單位兼職取酬
9.不準違反離職或退休后從業限制規定
10.不準違規買賣房產和以權謀房
11.不準違規侵占公私財物和占用公物
12.不準違規參與民間借貸
13.不準銀行騙貸、高利轉貸
14.不準參與非法集資15.不準偷逃稅款三、創新教育載體: 案例教學與自我檢視的深度融合
區別于傳統說教式紀律讀本,本書通過“案例通報—紀法評述—特別提醒”的三段式結構,打造沉浸式學習體驗。每個章節開篇均以古語警句切入,如“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引發讀者對“愛好異化”的深度思考。書中精選的68個典型案例,既包括國某貪污公款打賞“主播”等新型腐敗案件,也涵蓋酒駕、家庭暴力等傳統違紀問題,覆蓋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風險點。這些案例不僅具有警示教育意義,更通過“解剖麻雀”式分析,揭示腐敗發生的心理軌跡和制度漏洞,為黨員干部提供“病理切片”式的鏡鑒。
為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書設置“自我檢視清單”和“風險預警提示”,引導黨員干部對照紀律要求進行自我排查。例如,在經濟投資篇中,書中列出違規經商辦企業、參與非法集資等15種禁止行為,并附“投資行為合規性自查表”,幫助黨員干部識別潛在風險。這種“學習—反思—整改”的閉環設計,將被動接受教育轉化為主動自我提升,切實提升紀律教育的入腦入心效果。
四、深化實踐應用: 從紀律認知到行為自覺的轉化路徑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于構建紀律體系,更在于推動紀律要求轉化為黨員干部的行動自覺。
在組織層面, 上海交通大學基建處黨支部等單位已將本書納入“三會一課”學習內容,通過專題研討、警示教育片觀看等形式,引導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這種將紀律教育融入黨內政治生活的做法,既落實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要求,也為基層黨組織開展常態化紀律教育提供了范例。
在個人層面, 書中倡導的“慎獨、慎微、慎初”理念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導性。例如,針對“八小時外”社交圈復雜的問題,書中提出“三不原則”:不與管理服務對象建立利益關聯、不參與可能影響公正履職的活動、不接受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饋贈。這種具象化的行為指引,幫助黨員干部在日常交往中把握分寸、守住底線。正如一位讀者在學習感悟中所言:“這本書讓我明白,黨員干部的身份沒有‘下班’時間,紀律意識必須融入血脈、刻入靈魂。”
在制度層面, 本書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等黨內法規形成有效銜接。例如,書中關于家風建設的要求,與《意見》中“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重要內容”的精神高度契合;對網絡言行的規范,則呼應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關于政治紀律的相關規定。這種系統性思維,使本書成為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五、彰顯時代價值: 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生動實踐
《黨員干部“八小時外”100條紀律紅線》的出版發行,標志著黨內監督從“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的全面延伸。這種監督范圍的拓展,既是對“干部全方位管理”要求的具體落實,也體現了黨中央對黨員干部嚴管厚愛的政治關懷。正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書評指出:“本書以劃紅線的形式,為黨員干部呈現了‘八小時外’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黨員干部的作風形象直接關系黨的執政根基。本書通過100條紀律紅線,為黨員干部劃定“行為坐標系”,其意義不僅在于防范腐敗風險,更在于培育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從“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到“帶頭推進移風易俗”,從“培養健康生活情趣”到“維護社會公序良俗”,書中的每條紀律要求都蘊含著對黨員干部黨性修養、道德品質的深層次要求。這種將紀律約束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設計,使本書超越了單純的行為規范手冊,成為新時代黨員干部修身齊家的精神標桿。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本書的出版恰逢其時,為主題教育“廉潔奉公樹立新風”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生動教材。各級黨組織應將本書納入紀律教育必修課,引導黨員干部從“要我守紀律”向“我要守紀律”轉變,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八小時外”的清風正氣涵養全社會的廉潔文化生態。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在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的關鍵階段,《黨員干部“八小時外”100條紀律紅線》的問世,為黨員干部擰緊紀律“安全閥”、系牢廉潔“安全帶”提供了有力支撐。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本書為鏡,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讓紀律規矩成為“八小時外”不可逾越的行為準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落實到位”的執行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監制丨李 偉審核丨宋中海編輯丨萬 杰來源 | 中國中鐵黨校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