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在中鐵九局施工現場,有一位“85后”項目副經理,14年穿梭在鋼筋叢林,書寫工程人的青春畫卷。他叫陳巖,現任七公司遼寧本桓高速項目部副經理。
技術破冰:在地質禁區開鑿科技之光
自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陳巖的每一次自我提升都始于施工現場的每一個技術難題。面對傳統箱梁模板施工效率低的難題,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折疊式箱梁模板”施工技術,通過結構革新,將模板拆裝效率提升了近40%,這項技術至今仍是行業標桿。
2019年,中國中鐵首個高瓦斯采空區隧道——太原西北二環項目全面推進。面對淺埋偏壓段的地質風險與高瓦斯環境的爆炸隱患,構成了“雙一級”施工風險。陳巖深入現場,詳細勘察地質情況,組織專家進行研討,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他每天堅守在一線,密切關注重點施工細節,及時解決遇到的難題。經過不懈努力,他帶領技術團隊成功攻克了淺埋偏壓地段和高瓦斯環境施工技術難題,填補了企業“雙一級”風險隧道施工技術空白。
面對本桓高速“地質千層酥”隧道群,他再次展現“破局者”智慧。通過探索“圍巖動態控制施工法”,將水刀切割技術與弱爆破工藝精準融合,在符合施工標準的同時,有效減少了炸藥使用量,提升了施工安全保障和施工效率。
創新鑄魂:讓工作室成為人才孵化器
在陳巖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榮譽墻上,27項國家及省部級專利、1項國際專利整齊排列,《采空區高瓦斯隧道施工工法》等3項國內領先技術證書格外醒目。但陳巖最引以為傲的還是工作室培養出的30余名技術骨干。
“帶團隊就要像鑿隧道,既要找準方向,更要給年輕人搭好攀登的梯子”。陳巖推行“理論課堂+實戰考場+創新賽場”的“三創”培養模式,讓青年工程師在重難點項目中挑大梁。“95后”技術員王瑞還記得,自己首次負責高墩柱系梁后澆施工時,陳巖帶著他在30米高空的腳手架上蹲守了3天,探索運用如何通過預埋傳感器,監測混凝土的收縮參數。如今,該工藝已成為橋梁施工的“增效密碼”。
在他的帶領下,這個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團隊,成為業內聞名的“青年鐵軍”,先后榮獲遼寧省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遼寧省建筑業綠色施工工程。
赤子初心:在山河間續寫擔當
2022年,本溪桓仁遭遇了持續特大暴雨,陳巖帶領“青年突擊隊”在抗洪前線連續奮戰了72個小時,調配150余人次搶修15處水毀路段,在洪峰前打通了生命通道。他帶領的團隊,被當地政府稱贊為“防汛搶險先鋒”。在他看來,施工機械不僅能架設橋梁,更能托起人間溫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陳巖始終發揮著帶頭作用,10余年來,累計參與社會公益等活動30余次,尤其是遭遇險情時,"中鐵藍"成為了人民群眾心中的溫暖符號。
當清晨的陽光灑在本桓高速施工現場,陳巖又帶著圖紙走向隧道深處。安全帽上的頭燈劃破晨霧,如同他14年來始終未改的初心——以匠心筑就通達之路,用科創照亮報國征程,在祖國的萬里山河間,續寫新時代“開路先鋒”的奮進篇章。
供稿丨中鐵九局七公司
編輯丨楊 雙 侯皓喬
審校丨洪 偉 王懷東 張巍巍
終審丨穆永亮 主辦丨黨建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