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鐵哥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在廣東公司改革發展的征程上
在項目建設的最前沿在攻堅克難的第一線總有一群身影格外醒目
他們信念如磐 初心如炬
他們恪盡職守 無私奉獻
他們沖鋒在前 勇于擔當
他們就是廣東公司黨員先鋒模范!
頒獎詞用腳步丈量安全 以排查織就天網
以智慧突破瓶頸 用創效樹立豐碑
淬礪光陰逐日月 點燃梁場加速度
十八載風霜未改初心他以執著詮釋責任擔當
用精工鑄就百分品質他用專業書寫時代答卷
挺起高鐵逐夢的鋼鐵脊梁!
萬海龍,中共黨員,現任中鐵三局廣東公司惠州分公司副經理(主持工作)。自2007年工作以來,他始終扎根鐵路箱梁預制一線,先后參加兩伊高鐵、京滬高鐵等項目建設。
從晨光熹微的工地巡檢,到夜深人靜的方案研討,從質量提升的技術攻關,到優質履約的晝夜堅守,萬海龍用行動詮釋著“一線即戰場,擔當即使命”的信念,用專業與堅守書寫一線建設者的時代答卷。
01.毫厘精微處 安全底線萬無一失 萬海龍常說:“在安全生產上,不能放松一時一刻。”每日晨光熹微時,他已穿梭在各個作業區域,用敏銳的目光檢查每一處施工細節;月明星稀時,他拖著疲憊的身軀,仍堅守現場排查風險隱患。
詮釋責任和擔當 2023年7月,臺風“杜蘇芮”強勢過境,他第一時間組織安全巡檢,發現45T龍門吊的吊鉤存在一道細微裂痕,他立即叫停作業,避免了高空墜物風險;2024年5月的一次夜巡檢查中,他發現鋼筋骨架定位網鋼筋位置偏差超限5mm,立即現場指導整改,規避安全風險。他的這種執著與堅守,贏得了現場工人們的高度認可:“有萬工在,我們就能安心工作!”
02.智造破瓶頸,革新創效樹行業標桿
“干工程不能固步自封,被老經驗束縛”。這是萬海龍經常說的一句話。在清豐梁場,針對張拉設備移動困難問題,萬海龍日夜鉆研,帶領技術骨干反復試驗調試,成功研發張拉壓漿一體化臺車,消除質量隱患;在雄商梁場,他帶領團隊連續攻堅,首創“一梁一碼”溯源系統,搭建數字孿生平臺,為每孔箱梁賦予“身份證”,實現生產全鏈條可追溯,保障箱梁出場合格率100%;在天長南制梁場,他以打造高鐵智慧梁場為目標,帶領團隊日夜奮戰,采用集約化布局,構建信息化管控平臺,規模應用智能工裝,實現節約用地30畝、鋼筋綁扎提效20%、張拉壓漿提效60%,并成功承辦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鐵路建設標準化管理現場觀摩等活動。
03.燈火映擔當,奉獻鑄就梁場速度
2021年5月,萬海龍擔任鄭濟鐵路清豐梁場場長。面對543片簡支箱梁預制、工期不足兩年的挑戰,他立下軍令狀“施工進度不會拖延一分一秒”,帶領團隊火速進場,72小時提出“標準化建場”思路,7天拿出建場方案,每天清晨六點統籌現場施工,深夜十二點帶領團隊反復推演臨建方案、優化施工計劃,60天建成現代化梁場。
轉戰雄商梁場建設,針對傳統鋼筋綁扎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難題,他帶領團隊手繪圖紙、日夜攻堅,僅3天就研發出“通長筋轉運裝置”,使單孔箱梁綁扎時間從12小時縮至7小時,效率提升40%,成果獲全線推廣。
在他的帶領下,惠州分公司2024年完成產值142283萬元,完成責任成本利潤2039萬元,各關鍵節點100%兌現,工程驗收合格率100%,鐵路信用評價穩居A類方陣。
十八載風雨兼程,從“技術小白”成長為“行家里手”,從深夜鉆研施工方案到現場協調攻堅,萬海龍始終腳踏實地、迎難而上,用技術創新提升效率,以精細管理嚴控成本,他用行動詮釋“干一行精一行”的執著,以專業與責任扛起高鐵騰飛的脊梁。
編輯:馬婧來源: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