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鐵哥8月11日下午,深圳坪山區丹梓大道地下60米深處,中鐵三局廣東公司承建的深汕鐵路“坪山東4號”盾構機穩步掘進完成500環,累計突破千米大關。
在全程緊鄰既有廈深鐵路高鐵橋梁側下方復雜地質條件下,這一里程碑不僅標志著工程進度,更是對精細化安全管控體系的嚴峻考驗與勝利印證。
媒體聚焦 截至目前,廣東新聞聯播粵TV、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廣州日報、深圳衛視第一現場、深圳特區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該消息。
坪山東隧道全長27.885千米,連接深圳與惠州,設計時速350千米,采用單洞雙線結構。其中5.38千米的綠梓盾構段,由直徑14.34米的“坪山東4號”超大盾構獨頭掘進。其最顯著挑戰在于隧道走向與既有的營業線廈深鐵路并行,最小水平間距8.6米,如同在精密運轉的“大動脈”下方進行大型手術,沉降控制須以毫米級精度衡量,任何微擾都可能牽動城市交通脈搏。
項目團隊以“安全零容忍、掘進智能化”為原則,構建起多維防護體系。
Q地質風險“預”字當先
基于地質勘察與超前地質預報雙印證,構建高精度地質模型,猶如為盾構機安裝了“透視眼”。模型實時更新,預判前方溶洞、破碎帶、富水等風險點,實時優化掘進參數。
AQ盾構運行“智”在掌控
依托智能監控中心對盾構姿態、泥水倉壓力、注漿參數、刀具磨損等關鍵數據實時管控分析。智能系統設定警戒閾值,一旦數據異常即自動預警,工程師可遠程“把脈”并精準調整盾構各項掘進參數。
AQ沉降控制“精”至毫厘
既有線采用自動化沉降監測系統,每個橋墩布設4個自動化監測點位,形成嚴密的“神經感知網絡”。數據每2小時測量一次,自動生成沉降云圖。一旦區域沉降速率超過0.5毫米/天的閾值,系統立即報警,觸發預設的應急注漿補償預案。
AQ工序銜接“快”而有序
管片拼裝、箱涵拼裝、刀具更換、物料運輸等關鍵環節優化至分鐘管控,如同精密齒輪咬合。通過實際每個環節工序優化,持續壓縮非掘進時間,大大提高掘進工效。
AQ風險管控“全”面覆蓋
建立風險分級清單,實施“紅橙黃藍”四級動態管理,對并行段等極高風險區實行領導帶班24小時值守制,將“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
ANEWS 在掘進過程中,項目團隊建立了每千米地質手冊、設備分區包保、人員責任分工等制度,利用智能監測系統實時調整掘進參數;同時實施“刀具全生命周期管理”,采用常壓刀盤,配備刀具磨損監測系統,建立“一刀一檔案”,精準識別刀具磨損情況,大幅提升了安全換刀效率,已順利通過硬巖、軟硬不均、風化深槽等地層,“坪山東4號”盾構機正穩步推進,主機運行狀態良好,管片拼裝質量受控。
深汕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向東輻射及深汕合作區“五鐵五高”外聯交通的關鍵一環。
項目建成后,將強化大灣區與長三角、海西經濟帶的高速聯系,實現深圳至深汕合作區的高頻便捷連接,對推動深汕合作區融入大灣區、實現深汕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編輯:劉祥來源:楊彥勇 苗永軍 董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