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鐵連日來,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席卷華北,北京
密云區受災情況尤為嚴峻
。 面對刻不容緩的災情,聞“汛”而動,堅決貫徹落實上級指示精神,在國務院國資委統一部署和密云區政府“打通生命通道,暢通臨時便道”的緊急要求下,以央企鐵肩扛起如山責任。
汛情就是命令 災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火速集結中鐵投資、三局、四局、六局、隧道局、電氣化局、建工、北京局、設計以及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二局昆明隊等精銳力量。短短時間內,804名搶險勇士、195臺(套)大型機械設備、74臺(套)專業救援裝備星夜兼程,如鋼鐵洪流般奔赴密云受災最前線。
打通生命通道 搶險現場,處處是挑戰。面對被洪水撕裂的道路、坍塌的橋涵、淤塞的河道和損毀的電力設施,各支突擊隊迎難而上,圍繞“通電、通水、通信、通路”的“四通”目標,在高嶺、溪翁莊、太師屯、石城、馮家峪、新城子、不老屯等7個重災鄉鎮,打響了一場場與洪魔搏斗的硬仗。
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二局昆明隊攜帶偵察無人機、通訊保障等先進裝備,頂風冒雨對太師屯鎮、馮家峪鎮等核心受災點進行高強度空中偵查(巡飛9架次,飛行7小時),生成720°全景圖6份、三維地形圖3份,為精準救援提供“天眼”支撐。
中鐵三局突擊隊由京津冀項目骨干組成,直撲高嶺鎮4條道路21處斷點(約1.8公里)和不老屯鎮1條道路52處斷點(約3.2公里)。面對復雜路況,隊員們爭分奪秒,搶修工作按計劃高效推進。
中鐵四局突擊隊于7月30日深夜火線馳援溪翁莊鎮石馬村,面對3段坍塌橋涵和路面,隊員們連續奮戰12小時,成功打通一段60米混凝土道路,第一時間為災后物資運輸和居民安全出行開辟了關鍵通道。
中鐵六局救援隊所在的太師屯鎮沙峪村,唯一的進出通道——50米寬的沙峪橋被暴漲的安達木河洪水嚴重損毀,200余名村民被困孤島,情況萬分危急! 中鐵六局救援隊不僅利用大型機械爭分奪秒搶修,更同步組織力量為被困村民緊急輸送純凈水、方便面等急需生活物資,并全力配合電力部門恢復供電。在橋梁搶通前,果斷安全轉移了被困群眾。經過徹夜奮戰,管涵便橋于8月1日清晨6時成功拉通,這條“生命線”的打通,凝聚著責任與溫度。
中鐵隧道局救援隊于7月31日凌晨
緊急馳援馮家峪鎮,逐一摸排
10余個村莊約50公里的道路受損情況,采用“人機協同 、分片攻堅、立體作業”策略,加班加點、馬不停蹄部署搶修任務。
中鐵電氣化局接到新增任務后連夜調度,于7月31日23時抵達新城子鎮,開啟多點作戰:處置南洼路過水橋面、修復馬太路路基、搶修吉家營村斷橋、疏浚蘇家裕河道、修復西山咀橋。目前已高效完成河道疏淤800立方米、土方填筑400立方米、疏通線路4公里,其中西山咀橋也已成功搶通。
中鐵建工集團救援隊于7月31日凌晨2點抵達馮家峪鎮,不顧風雨侵襲,一頭扎進最危險區域,全力搶修塌陷路面,清運阻斷道路的垃圾和雜物。烈日下,他們的戰斗仍在持續。
中鐵北京局抽調50余名人員及大型機械馳援石城鎮,對趕河廠村和石塘村展開清障攻堅戰,清理被山洪沖垮路段、清運淤泥。經過10余小時連續奮戰,成功打通道路,為后續救災物資運輸和群眾生活恢復筑牢基礎。
中鐵設計發揮專業優勢,調動橋梁、路基等專業骨干全面踏勘重要搶險工點,針對水毀情況,結合區域建材資源,
現場研究制定搶修方案,為搶險救災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不辱使命擔當 階段告捷,鐵軍本色!截至發稿,搶險大軍仍在60個損毀路段點位上奮力鏖戰。經過連日晝夜不停的艱苦奮戰,已成功搶通15條關鍵道路,累計清理疏通里程達30.5公里。
越是雨急浪高,越見砥柱中流。當安達木河的洪水漫過橋面,當石馬村的道路被攔腰斬斷,當無數密云鄉親被困家園……是的“鐵軍”們,用鋼鐵意志和專業力量,在風雨中托起了“生命通道”的希望。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中國建造 鐵肩擔當”企業使命,詮釋著央企的頂梁柱擔當、惠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必達”的莊嚴承諾。將繼續全力以赴,為盡快全面恢復密云交通秩序、助力受災群眾重建家園貢獻磅礴力量。
END執行主編丨李元、沈蘇
責任編輯丨軍體內容來源丨股份公司安全質量環保監督部
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