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一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七月的戈壁灘驕陽似火,新疆華電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220KV升壓匯集站被肆虐的風沙與灼人的熱浪裹挾,史少軒正和同事們貓著腰在設備間穿梭,專注地進行二次設備調試。滾燙的沙礫打在安全帽上噼啪作響,空氣里的熱浪幾乎要將人融化,他身上的工裝早已被被汗水浸透,后背印出一片白色汗漬,卻絲毫沒放慢手中的動作。
兩年的戈壁堅守,史少軒的臉龐被曬得黝黑,眼角也經常沾著沙粒,卻難掩笑容里的實在。2018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參建了蘭州地鐵、銀川供水等多個項目,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獲得認可,先后兩次榮獲中鐵一局電務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雪域高原亮黨徽 “咱黨員就該往最苦的地方去,在現場把黨員的責任扛起來!”2024年10月,公司中標新疆華電天山北麓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當得知項目地處天山北麓無人區,全年8級以上大風超100天,冬季氣溫低至零下30度,且工期十分緊張時,史少軒主動請纓:“我是黨員,讓我去!”
工作中的史少軒 這不是他第一次選擇“最難的戰場”。在銀川都市圈西線供水項目建設中,他曾頂著酷熱徒步復測每基塔基,為保工期連續52小時未合眼;在寧夏中衛騰格里沙漠光伏項目上,他主動留守春節工地,頂著風沙優化施工方案,減少材料無功損耗17.6萬元……這些過往的堅守,在新疆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中化作更堅韌的擔當。
2024年12月,項目進入微電網施工攻堅期,作為項目總工,史少軒白天在現場指揮,核對放線、接線、試驗、調試作業,晚上與技術人員、施工人員進行當日現場復盤,安排明日施工計劃。每次散會后,他常常獨自一人加班,梳理圖紙、整理方案,累了就趴在桌上打個盹,餓了就啃幾口馕,一連兩個月,他都沒睡過一個囫圇覺。資料員王偉看在眼里,夜深了勸他回去休息,他卻說:“現場施工正是關鍵時候,我得把技術方案再優化一下,我是黨員,更應該沖在前面。”
項目所建標段微電網率先建成投運,業主豎起大拇指,生產經理張振華拍著史少軒肩膀:“跟著史總工干,再難的節點都有主心骨!”作為進場最晚的標段,項目還率先完成了微電網遠控投運,業主現場贊嘆不已:“你們是八家施工單位中工藝最精、速度最快且遠控信息最完整的標段!”
技術創新勇突圍史少軒喜歡專研技術,不僅技術功底扎實,更在科技創新的征途中,結合現場實際不斷創新。
銀川都市圈中線供水項目建設中,他主持寧夏首例35kV電纜穿越黃河施工,提出將架空線路優化為電纜線路,并增加鋼套管。這一創新方案,不僅顯著提升安全性,減少因外力干擾和導線暴露導致的觸電與事故風險,同時增強可靠性,鋼套管為電纜提供額外物理防護,減少機械損傷和環境侵蝕,整體提升了線路運行的穩定性與適應性。相關技術更是獲9 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著及中鐵一局科技一等獎、陜西建設工程科技二等獎、中施企協微創新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他的這種鉆研精神在新疆華電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上進一步升華。
由于項目地處沙戈荒地區,地質復雜,傳統設備難適應,加之作業人員水平不齊,微孔灌注樁作業的成樁一次合格率不高,返工不僅增加材料與人工成本,還延誤工期,更為基礎結構埋下安全隱患。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史少軒帶領技術團隊,開展《提高微孔灌注樁成樁一次合格率》QC小組技術攻關,通過采用泥漿護壁防止塌孔,對傳統設備進行改良,加強作業人員技術培訓,嚴把全流程質控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作業質量和效率,保障了基礎承載的穩定性,從根源上解決了安全風險難題。
此外,他還針對風力發電機組的塔筒維護難度大、戈壁晝夜溫差30℃的并網波動難題、沙塵暴等極端天氣預警等,進行了《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風力發電機組塔筒清潔機器人研究與應用》《復雜環境下可再生能源風光發電儲能協同控制及智能運維技術研究》《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智慧工地環境監測系統開發及應用》等一系列課題研究,形成了多項實用性研究成果。
扎根現場干中學 2025年春節剛過,新疆華電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也迎來首臺風機基礎澆筑施工任務。此時,史少軒卻對著圖紙緊鎖眉頭:戶外氣溫還是零下5度,風機基礎體積大,怎樣確保混凝土澆筑工藝質量?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一邊翻閱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陸上風電場工程施工機組基礎施工規范》《寒區混凝土技術指南》等專業書籍,逐一核對相關施工規范;一邊與商混站試驗室主任反復溝通,商討降低水泥水化熱反應、延緩混凝土初凝時間等方法。還專門跑到周邊其他項目去現場“取經”,拍攝了300多張照片回來對比。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通過優化混凝土配合比、搭設保溫棚、控制混凝土澆筑速率、優化澆筑順序等措施進行首臺風機基礎澆筑工作。
2025年3月15日,在提前做足技術交底和施工安排后,80號風機基礎開始澆筑。史少軒帶著技術員葛鵬,拿著測溫儀在4.5米高的基坑爬上爬下。“坍落度測試要在混凝土卸出后 15 分鐘內完成,超過這個時間數據就不準了。”他邊演示邊讓葛鵬上手實操,蹲在料斗旁細心講解:“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間及順序尤為重要,混凝土坍落度會影響澆筑時間,造成質量隱患,需要逐車測試。”最終,經過近15小時的鏖戰,項目順利完成首臺風機基礎澆筑。
次日,史少軒又投入到11.1MW風機吊裝作業中。面對226m的風輪直徑、120m高的塔架高度、176t風機機艙,他從認真學習風機部件機械安裝手冊、履帶吊技術規格書、風電機組安裝規范、吊裝安全技術等資料著手,帶領技術人員把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零件都研究透徹,通過不懈努力完成了《風機吊裝專項方案》的審核、落地、檢查等工作。2025年4月30日,項目首臺風機順利完成吊裝,并一次經驗合格。由他主編的《風電機組安裝全過程管理表單》也成為公司相關作業的標準化模板。
砥礪奮進 天山北麓的風,吹不散他扎根一線的腳印;戈壁灘上的星,見證過他無悔的堅守。從黃河到沙漠,從寧夏平原到西域雪山,史少軒用每一步跋涉,每一次拼搏,踐行著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供稿單位丨十一分公司
通訊員丨蘇 卓
編 輯丨張 曄
審 核丨尚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