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第十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集團暨中國交建2025年
上半年生產經營工作會
會議精神要點 7月26至27日,中交集團暨中國交建2025年上半年生產經營工作會召開。會議著眼于企業未來發展新航向,旗幟鮮明提出要樹立“六大導向”、聚焦“六大永恒性戰略性問題”、做好“六篇大文章”的“三個六”清晰新戰略,要求以“五全四大五型”激活系統優勢,以“向海圖強、融合發展”重構戰略新版圖,這些新理念的提出為新中交發展描繪了全新發展藍圖,注入了全新發展動力。為深入貫徹會議精神,抓好學習任務,公司辦公室梳理了會議要點,重點名詞學習內容,希望公司上下抓好貫徹落實。
1總體思路六大導向高質量導向、戰略導向、問題導向、市場導向、價值導向、高目標導向
高質量導向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與主線;
戰略導向是踐行交通強國等國家戰略、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問題導向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破題關鍵與目標指引;
市場導向是以市場、顧客為關注焦點,優化資源配置方式的內在需要;
價值導向就是圍繞“五個價值”,是企業存在的經濟初衷,確保高質量發展不走偏、不變樣的重要內核;
高目標導向是聚焦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與卓越管理的總目標,檢驗高質量發展成色的評判標尺。
六大永恒性戰略性問題
方向性問題、根本性問題、全局性問題、長期性問題、創新性問題、風險性問題
方向性問題的核心是“舉什么旗、定什么位、走什么路”,目的是找準企業定位和使命,樹立正確政績觀、業績觀;
根本性問題 的核心是“中交是誰、中交在哪、中交要干什么”,目的是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發揮“三個作用”;
全局性問題的核心是“圍繞高質量發展集團利益如何最大化”,目的是資源配置最優化、價值創造最大化;
長期性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實現基業長青”與可持續發展,目的是保持戰略的前瞻性、體系制度的有效性、整體的穩定性;
創新性問題 的核心是發揮創新的引領、驅動與支撐三大作用,增強企業的活力與動力,目的是以變應變,提高生存發展的適應性;
風險性問題 的核心是“如何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使各項工作在體系內、軌道上可控、在控,目的是守住守牢底線與紅線。
六篇文章“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與建設”是統領
“全面加快高質量發展”是主線
“全面深化系統改革”是動力
“全面加強系統科學管理”是基礎
“全面加快創新與轉型”是關鍵
“全面重塑優秀文化與生態”是保障
五個價值增加值功能價值經濟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
品牌價值五線生存是“基線”高質量發展是“主線”
消化歷史虧損是“防線”
培育新質生產力是“高線”
保持穩定是“底線”三高兩低三強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
低成本、低風險強引領、強創新、強管理
2市場開發方面五全全交通、全城市、全水、全綠色、全數字
全交通是“看家本領”,要聚焦一體化、綜合化、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拓展優勢;
全城市要聚焦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全覆蓋,全方位進軍城市、融入城市、服務城市;
全水 要聚焦“大水”綜合開發、“中水”系統治理、“微水”精準處理,強化系統發力,“前三全”是公司的主責主業;
全綠色 是時代底色,是轉型的主要方向,要聚焦綠色交通、綠色城市、綠色能源、綠色材料、綠色建筑等,盡快補強產業鏈短板;
全數字要為產業全面賦能,要聚焦“AI+”,推動智算大模型、數字孿生、自動化技術深度應用。
四大大海外、大裝備、大產業、大融合
大海外要堅持走出去、走進去、融進去、充分一體化“四步走”路線,以國際化業務增量對沖傳統業務下滑的挑戰;
大裝備 要深化發展振華港機、疏浚船舶、盾構機等高端裝備、綠色新裝備、數智新裝備,鍛造“人無我有”的獨特優勢;
大產業 要大力圍繞“五全四大五型”發展以新業態、新基建、新材料、新模式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全力推動從產品到產業再到產業鏈的升級升維;
大融合 要加快打造產業間跨界融合、產業鏈內一體化融合、要素間交互融合、區域間協同融合“四大融合”,大力推進交通網、能源網、水網、數字網、生態網、產業網、健康網、文化網“八網融合”。
五型科技創新型綜合交通型新質基建型全球領先型融合發展型八網交通網、能源網水網、數字網生態網、產業網健康網、文化網3改革攻堅方面六型總部戰略型價值型管控型服務型創新型學習型總部4創新動能方面全數字要為產業全面賦能,要聚焦“AI+”,推動智算大模型、數字孿生、自動化技術深度應用。
5管理創效方面三基打基礎強基層苦練基本功三全全面預算管理全面成本核算全面績效管理四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6安全風險管控方面十二到位安全總體認識到位風險與識別管控到位制度體系建設到位安全措施落實到位有效剛性培訓到位資源配置到位安全管理組織與能力到位
動態監督檢查到位獎懲機制落實到位應急管理與應急處置到位
經驗教訓的總結、吸取、分享到位
安全文化建設到位7黨建引領方面五度提升高、寬、深、厚、溫“五度”素質。五力增強學習、思考、創新、執行、溝通
“五力”能力。五氣涵養正氣、大氣、才氣、銳氣、靜氣
“五氣”境界。六種文化爭先文化實干文化創新文化協同文化合規文化廉潔文化四個求最大求最大人心求最大合力求最大公約數畫最大同心圓來源 | 綜合辦公室(黨委辦公室)
編輯 | 許王盾責編 | 胡華、張梅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