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在宣蕪02標項目部,有這樣一對令人稱羨的“85后”工地夫妻,丈夫孫運波是項目生產負責人,妻子于洋是綜合辦主任。他們一路相知相守,在項目上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來,給大家介紹下,這是我媳婦兒于洋。”為了能和丈夫聚在一起,于洋在忙完上一個項目的工作后,便主動申請調入宣蕪高速改擴建項目。妻子抵達的那天,孫運波的笑容就沒收起過。
于洋的性子內向嚴謹,工位永遠擺放整齊,各種文件分門別類放在文件框里,連便箋紙都按顏色排成利落的斜線。用丈夫孫運波的話說,“于洋辦事很規矩,制度怎么寫,她就怎么干。”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份執著,初來乍到時還生出了一場“風波”。
“孫哥,聽說嫂子跟食堂大姐拌了嘴。”剛從現場回來的孫運波聞言,立刻趕往食堂。
“大姐,今天肉又沒買對,羊肉你換成了豬肉,還有這幾樣菜都沒買,這跟我們定的菜譜對不上。”于洋邊清點食材,邊跟食堂廚師說著。面對廚師大姐“實在難買,只能換相近食材”的解釋,于洋的聲音里多了幾分急切,現場氣氛逐漸緊張起來,孫運波抿著嘴快步走進食堂。
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徑直上樓找到食堂廚師溝通協調:“買菜困難在所難免,咱們可以靈活調整,大伙兒也能理解。小于做事一板一眼了些,她這么堅持也是為了項目部后勤保障,還請您多包涵。”孫運波三言兩語巧妙化解了矛盾。
幾天后,辦公室黨群干事孫元興又說起了這一幕:“于洋姐,孫哥待你真好,之前可從沒見他向誰這樣說軟話呢。”聽聞此言,于洋輕訝道:“這事他都沒跟我說啊!”那份藏在細節里的支持,讓這個內向的姑娘不禁上揚起了嘴角。
孫運波的工作總離不開施工現場,忙起來連軸轉是常事。為了不讓丈夫分心,于洋也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前干過物資、計合,一板一眼地干久了,自己也變得刻板了些。行政后勤我是第一次接觸,但一段時間摸索下來,發現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如今的她不再像剛來時那樣“高冷”,會主動和同事交流,遇到問題也能大方地和大家討論。
碰上項目施工大干,孫運波連續一周早出晚歸。于洋算著時間,提前把保溫桶里的熱湯熱飯放在他的辦公桌上。怕他熬夜犯困,又悄悄在抽屜里塞了罐提神的薄荷糖。用她的話說:“運波在前面拼,我把后方顧好,他才能少分心。”
而這些小小的心思,孫運波也都記在了心里。“于洋坐車暈車,但開車不暈車,等到項目正式通車了,就讓她看看自己建設的道路。這條路,不僅連通城市發展,更是我們成長最好的見證。”孫運波滿是驕傲。
素材:宣蕪采訪團供稿:朱夢瑤編輯:王耀宇校核:修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