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2025年7月14日,隨著架橋機穩穩地將最后一榀箱梁精準送入跨L63省道連接線特大橋橋墩臺支座上,雄忻高鐵站前2標項目完成全部659榀預制箱梁架設。望著眼前的這一幕,周新堯、王又飛和他們帶領的梁場試驗檢測團隊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659榀箱梁里,每一粒砂,每一滴水,都承載著梁場試驗檢測團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試驗團隊檢測了2130車水泥,530車粉煤灰,341車礦粉,9197車砂石料,89車減水劑。”這是試驗檢測團隊給出的原材料檢測數據。要保證預制箱梁擁有“優質筋骨”,首要條件就是其原材料必須合格。按照以往的檢測慣例,抽檢是檢驗原材料是否合格的常用方法。然而,在望都北站預制梁場,試驗團隊實行的是“車車檢”。正是這“車車檢”制度,守住了預制箱梁的“第一道質量關卡”底線。
張雷雷,是預制梁場試驗檢測團隊的一名原材檢測員。在一次粗骨料進場,原材檢測員張雷雷在車檢取樣時便發現異常:二號車與五號車粗骨料表面泥粉包裹嚴重,且顆粒級配明顯不均。為確保結果萬無一失,她在常規試驗的基礎上,主動增加試驗頻次,對進場的五車骨料進行了逐車精準分析。試驗結果印證了她的判斷:二號車及五號車含泥量超標,而且五號車級配也不合格。張雷雷第一時間將檢測數據上報,試驗室負責人立即聯系相關部門對不合格材料進行清退處理。
像張雷雷這樣的“車車檢”異常數據,在進場明細單上詳細記錄著68次。
保證原材料合格,僅僅是箱梁預制的一個起點。更大的挑戰在于實時復驗配合比,確保其性能完美契合施工要求。2024年酷暑,新進場減水劑相容性試驗正常,但用其生產出來的前后批混凝土工作性能卻存在差異。經過全體混凝土生產人員全過程排查后,將問題鎖定在外加劑計量系統與輸送管道這兩個環節。經聯動設備、物資部門共同排查,發現不同外加劑罐下部閥門損壞導致不同性能外加劑混合。團隊挑燈夜戰,反復調試,終于在午夜時分鎖定最優方案,確保當日箱梁順利澆筑。
日復一日的嚴謹操作,也練就了團隊成員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檢測人員僅憑粉煤灰色澤差異和微弱異味,細集料揉搓后手中殘余的泥粉數量變化,便能夠敏銳預判到批次波動風險。團隊檢測人員劉雯可以根據粉煤灰的色澤和散發出的異常刺鼻氣味,便能大致分辨出合格與否。
為更加精準控制預制箱梁質量,試驗檢測團隊構建了“線上+線下”動態監控體系。“它能實時采集混凝土的坍落度、擴展度、入模溫度等關鍵數據,傳入監控后臺,以供現場檢測人員同步分析研判,對出現問題的環節進行快速響應。”梁場試驗檢測團隊負責人周新堯說。
2025年6月3日深夜,第624榀箱梁澆筑正酣。值班人員楊杰、魏思彤發現混凝土坍落度與擴展度試驗數據波動較大。二人立即通過線上系統將實時檢測數據直報技術負責人。經最終排查發現:細集料干砂、濕砂未嚴格分隔堆放,拌合站裝載機司機上料時,未將二者充分翻拌均勻!正是這一關鍵環節的疏漏,導致細集料含水率劇烈波動,進而引發混凝土工作性能波動。三人立即與攪拌站負責人緊急協調,規范干砂和濕砂堆放,并嚴格執行拌合前翻勻操作。更換細集料后的混凝土坍落度、擴展度,也迅速回歸穩定區間。
“每一榀梁生產出來后,我們都會進行回彈實體檢測。”試驗檢測團隊技術負責人王又飛介紹說。一榀預制箱梁,從完成預制至預張拉、初張拉、終張拉及28天齡期等關鍵節點,前后需進行5次回彈,記錄800條數據。
自2023年7月23日以來,梁場混凝土強度檢測人員曹宏宇、胡凌書嚴格按規程執行回彈檢測,對659榀預制箱梁一絲不茍地執行回彈檢測,每一次回彈、每一個數據,都詳細記錄在冊。“這些檢測數據,不僅是驗證設計強度、保障結構安全的基礎,更是評估施工質量均勻性、識別潛在缺陷、指導過程控制與問題整改、最終滿足驗收規范的關鍵資料。”曹宏宇和胡凌書對自己從事的工作非常自豪。
完成原材料進場檢測、試驗,生產過程把控,梁體回彈這些過程,即將架設在雄忻鐵路上的預制箱梁檢測之路還需要繼續。“我們預制的箱梁不僅要經過河北省技術監督局專家組、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專家組先后對預制箱梁進行檢測,而且要面對國鐵集團及省級監督站多次開展的紅線檢查和‘四不兩直’突擊抽查活動。”周新堯展示的一疊疊專家組出具的箱梁檢測,再次證明了雄忻高鐵望都北站制梁場試驗檢測團隊高度恪守質量底線、不忘精準服務的專業素養。
而這份專業素養,也為梁場試驗檢測團隊帶來了多項創新成果,包括“一種支座砂漿制作裝置及其方法”等發明專利、“高速鐵路支座砂漿施工”等先進工法、湖北省二類成果“提高高速鐵路球形支座砂漿質量合格率”、陜西省一類成果“降低鐵路預制箱梁封錨混凝土質量缺陷率”。
不久的將來,這659榀箱梁鑄就的鋼鐵脊梁,將穩穩托舉起風馳電掣的列車。他們托舉的,不僅僅是列車,更是“中國速度”樂章里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圖 文 | 檢測中心
郭軍輝、曹宏宇 平宜高速項目部向代文
編 輯 | 李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