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建春潮涌動,向“新”而行。我國首個全融合汽車試驗場——上饒汽車試驗場,正以“新質生產力”為筆,書寫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這座占地6165.15畝的“汽車測試夢工廠”,通過“小創新+大智能”的發展理念,成為新質生產力在汽車工業領域的鮮活注腳,為產業升級鍛造“硬核引擎”。
技術創新筑就“超級跑道”
“每個技術細節都關乎測試安全和精準度,誤差必須控制在毫米級內?!表椖控撠熑斯染摭堅诩夹g方案研討會上對團隊提出要求。試驗場高速環道彎道傾角達44.43度,位列全國第三。如何讓這么大傾角的彎道既能承載最高每小時330公里的極限時速,又能確保測試車輛如履平地,成為項目建設需要突破的難點、堵點。
為精準解決問題,項目團隊開啟了技術攻堅之路?!拔覀儼滋觳殚喪占Y料、實地測量考察;晚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反復推演測算,預演各類可能出現的問題,精雕細琢每一個技術細節?!惫こ特撠熑藙钢咚侪h道回憶道。經過無數日夜的研討論證,項目團隊最終以“布勞斯曲線與3次拋物線”設計,精準計算18.7萬個控制點數據,借助BIM建模建立三維曲面數學模型,在施工過程中動態糾偏,采用“橋式攤鋪機+高頻定向振動壓路機”協同工藝,實現全幅無縫攤鋪,將路面平整度達毫米級。當測試車輛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環道“貼地飛行”,車內羽毛紋絲不動,試驗場技術團隊成員臉上滿是自豪,這是他們向“新”而行的第一步。
數字孿生賦能未來出行
智能網聯測試區建設是上饒汽車試驗場面向未來、向“新”而行的第二步。這里不僅是測試場的“最強大腦”,更是新質生產力的神經中樞。
在建設數字孿生試驗場時,項目團隊遇到了車路協同算法這一“卡脖子”難題。為解決數字孿生試驗場的高精度定位難題,谷巨龍帶領技術團隊成立“零點攻堅組”。凌晨3點,試驗場車路協同創新工作室內燈火通明,青年技術團隊的小伙伴們都聚集在一起,彼時的工作室里只剩下鍵盤敲擊的聲音。一次次試驗失敗,團隊成員們挫敗感撲面而來,谷巨龍為大家加油鼓勁:“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絕不能輕言放棄!”為捕捉0.01秒級的信號延遲,技術團隊不斷優化方案細節、采集相關數據,經歷了250余次算法迭代,運用“北斗+5G”、物聯網等技術,終于在第438次試驗時實現毫秒級響應,解決了高精度定位難題,工作室內歡呼聲、鼓掌聲響成一片。當無人駕駛汽車在虛擬場景中完成百萬公里測試時,汽車測試的邊界正被重新定義。
為確保測試數據精準可靠,試驗場團隊創新運用AI+人工復核方式對測試結果進行半自動評審?!癆I評審系統剛完成測試車輛的測試數據分析,自動生成了112項優化建議。”數據中心內,工程師劉東源展示著定制化報告,曲線圖上每個波峰都對應著車輛性能的突破點。上饒試驗場以“測試-分析-優化”形成數字化閉環,讓每個測試環節都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產力。
從高速環道的“中國精度”到數字孿生的“智能大腦”,上饒汽車試驗場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重新定義汽車測試的行業標準,以“物理測試+虛擬仿真+數據服務”三維生態成為車企研發的“加速孵化器”。
谷巨龍自豪地說:“當汽車試驗從‘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升級為‘數字與現實的共生’,我們正在為中國汽車工業鑄造新質生產力的‘底盤’?!蔽磥?,試驗場將繼續以創新為輪、智能為軸,在汽車強國戰略的賽道上駛向更廣闊的新圖景。
來源交通建設報一公局集團歡迎轉載 注明出處推薦閱讀“二航長青”首秀杭州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