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廣州工程局二公司近日,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施工,
中鐵廣州局承建的東莞市南城濱河路交通與空間綜合改造工程的首段(石鼓段)
即將竣工,一條高顏值親水步道驚艷呈現,迅速躍升為市中心備受矚目的休閑新地標。
匠心建造濱水空間~濱河路交通與空間綜合改造工程全長10.8公里,其中,公司承建的
濱河路改造提升工程(石鼓段) 作為南城街道綜合改造工程先行示范段,南城“百千萬工程”的關鍵載體,起點位于大龍路交叉路口,沿東引運河東岸向東北方向延伸,終點與白馬中心路相交,道路建設長度約
2.5km,設計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40km/h,為城市次干路。
建設內容涵蓋道路、交通監控、景觀園建綠化、給排水、電氣、智慧公交站、碧道提升等工程。
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團隊面對復雜的施工環境,科學組織、高效協同,創新采用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機制,優化功能布局,在有限工期內高質量完成了4.7萬平方米瀝青路面鋪設、2285米人行步道建設、1514米碧道打造,新增臨時停車場2處,緩解約200個車位缺口,以及總面積超5.3萬平方米的園林景觀綠化,項目榮獲
2025年東莞市“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范交流工地”
。技術賦能城市動脈~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采用超靜音路面技術、慢行系統革新、生態透水鋪裝等一系列創新技術和新材料,
全線鋪設高性能高韌超薄瀝青磨耗層,顯著提升抗裂、抗滑性能,降低行車噪音,同時減少反光視覺疲勞,大幅提升行車安全性和舒適度。
創新構建“騎行+漫步”立體交通網絡
,通過完善慢行系統,打造完整、連續、無障礙的人行道,
形成獨立的非機動車道,
實現與親水步道的無縫銜接。智慧公交站的引入,進一步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務品質。
廣泛應用太陽能照明、透水混凝土等綠色建材,親水步道全線采用透水材料,成功
打造東莞首個“零碳示范路段”,樹立了東莞踐行綠色發展的生動典范。
悅活水岸漫賞生態~項目以 “水清岸綠、路暢景美”為目標,全長2.5公里(南岸1.5km,北岸0.8km)、寬2米的親水步道全線采用生態透水鋪裝,沿途結合陡坡段安全欄桿設計,設置的景觀休閑平臺和綠化帶,創造了運動、觀景、社交的共享空間,形成“兩河三岸”慢行網絡。
同時,項目部堅持 “空間重塑+文化賦能”,沿線植入農耕文化館、田園驛站等文化設施,在綠化方面,精心挑選本土植物種類,打造出層次豐富、四季有景的濱河植物群落,實現53168平方米的高品質綠化景觀;將親水步道與城際鐵路景觀帶結合,形成“列車穿林過,人在畫中游”的獨特風景線,市民在親水步道上漫步時,可近距離觀賞城際列車飛馳而過的現代感,又能沉浸于“水清魚躍、白鷺翩躚”的生態美景。
作為南城綜合改造工程
首個完工的標段,濱河路(石鼓段)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南城城市空間格局,串聯將軍洲都市田園、石鼓社區等節點,形成“一環雙心三片區”空間結構,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實現從
“車行優先”到“以人為本” 的轉變,使濱河路成為市民感知城市溫度的重要載體,讓市民在通勤、觀景、社交中,感知城市溫度與發展脈動。
編輯|王祥志審核|吳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