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一公司同心躍近日全運會獎牌“同心躍”設計方案新鮮出爐
掛環上勾勒出流暢弧線的“同心結”
靈感源自港珠澳大橋的標志性元素
正如設計師所說橋體的“中國結”索塔
不僅是粵港澳三地的物理連接
更是民心相通的象征這與全運會“凝聚全民”的理念不謀而合
網友們紛紛表示獎牌設計驚艷,倍加期待~
“同心結”正是取自二公局承建的
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
在伶仃洋上建設者用120年設計壽命的鋼鐵脊梁
編織起跨越天塹的“同心結”
如今它化作獎牌上的一抹巧思
訴說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中國精神
全運會獎牌正面展現了本屆賽事的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
靈感源自中華白海豚全運會獎牌正面的吉祥物
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
二公局建設團隊也曾與這群“海上大熊貓”朝夕相處還記得2013年2月滿載施工設備的貨船為等候白海豚群離開
在海上停泊近1小時為避免驚擾它們項目團隊將鋼護筒插打工藝
改為低噪音的液壓錘施工
還建立了24小時海豚觀測哨
四年時間實現了"零傷亡"承諾正如全運會倡導的"綠色健康"理念
大橋建設者用"給白海豚讓路"的堅持同樣寫下了工程與生態的和諧答卷
全運會獎牌掛環上的“中國結”
獎牌的精密鑄造背后是工藝匠心
而港珠澳大橋的每個構件
都藏著"毫米級"的突破
“巨無霸”鋼套箱的海上芭蕾:
1750噸重的雙壁啞鈴型鋼套箱,在4600噸浮吊牽引下,以3毫米誤差完成國內最大外海整體吊裝,如同獎牌掛環般精準銜接。
163米高塔上的“中國結”魔術:
780噸重的鋼結構“中國結”被吊裝至160米高空,垂直度控制在1/4000(相當于50層樓高偏差不超過4厘米),這一創舉讓世界看見"中國焊接"的巔峰水準。
深海樁基的“定海神針”:
2.5米直徑的鋼管復合樁打入海底145.5米,平面偏差控制在10厘米內,傾斜度僅1/250,比行業標準高出2.5倍,成為支撐百年大橋的“鋼鐵根系”。
獎牌綬帶的韌性源自紡織工藝
而大橋112根斜拉索則是鋼鐵韌性的極致呈現
單根最長249米、最大索力744.2噸如同綬帶串聯獎牌般將1150米長的青州航道橋穩穩拉起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些鋼索采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腐蝕技術
能抵御南海強臺風與高鹽環境的侵襲
正如全運會健兒的拼搏精神
在歲月中始終閃耀獎牌掛環的‘同心結’遇見港珠澳大橋的‘中國結’我們看見全運會凝聚的是全民運動的熱情
而大橋凝聚的是大國基建的智慧
從白海豚保護到超級工程落地
中交二公局建設者用四年時間
在伶仃洋上書寫了‘綠色、創新、品質’
的答卷正如獎牌背后的榮耀每一米橋身都凝結著"追求卓越"的中國力量一枚獎牌串聯起全民健康的愿景
一座大橋架起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
當“同心結”的設計靈感從伶仃洋走向全運賽場
我們更相信那些在海浪與臺風中堅守的日夜
那些為毫米精度較真的匠心
終將化作跨越天塹的通途
讓世界看見中國工程的溫度與高度
策劃丨黨委工作部 編輯丨曾渝新 審核丨戴文富